文/雒宏军
八、难民问题
随着以色列的建国,巴勒斯坦难民问题接踵而来,这里的难民主要是阿拉伯难民。巴勒斯坦难民的产生缘自1948年和1967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的两次战争。
1948年的阿以战争以色列称为独立战争,阿拉伯人称为大起义。按照联合国巴以分治协议,以色列匆忙完成建国工作,期间遭到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各种反抗和斗争此起彼伏。起初,美国并不看好以色列建国,美国中情局给杜鲁门总统提交了建议报告,称犹太人没有足够的军事自卫能力,如果建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美国人将卷入其中,而且犹太人坚持不了两年。
建国即战争,从联合国通过巴以分治协议之日起,战争就已经在所难免。以色列宣布建国后,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在约旦、埃及等五国军队的支持下,向以色列国防军展开激烈进攻。双方的交锋过程中,死伤在所难免,更多的却是阿拉伯平民和以色列平民逃离家园,成为难民。
1948年,在第一次阿以战争期间,大约有70万阿拉伯人流离失所,成为难民。造成难民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在一些大城市和城镇,由于阿拉伯领导人的逃离,导致城市社会治理体系解体,阿拉伯居民逃离。还有一些地方,阿拉伯人由于相信以色列人屠杀平民的谣言,出于害怕而逃离家园。有些村庄和城镇,因为处于军事要地,当地的阿拉伯居民被以色列士兵驱逐。总之,难民问题肯定是战争所致。
1967年,阿以冲突再次爆发,史称“六日战争”,这场战争强烈的改变了阿拉伯人和以色列的命运。埃及总统纳赛尔上任后,联合约旦、叙利亚等国,集中优势兵力,发誓要打好“巴勒斯坦最后一战”。一时间中东地区战争阴云密布。以色列陷入深度危机之中,连忙展开外交斡旋,可是英国、法国、美国等态度暧昧,不愿意和阿拉伯国家为敌,甚至对以色列实行武器禁运。以色列被迫独自应对这样一个四面开战的局面。
危机时刻,以色列先下手为强,实施空袭,摧毁了埃及的空军力量。随后,越战越勇,以较小的伤亡,取得了重大胜利。战争期间,以色列占领了4.2万平方英里的阿拉伯人土地,占领了加沙地带、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东耶路撒冷和戈兰高地,领土面积较战前翻了三倍多。加沙地带靠近地中海,原来为巴勒斯坦阿拉伯治理区,西奈半岛是埃及领土,约旦河西岸是阿拉伯治理区,东耶路撒冷原来控制在约旦手中,戈兰高地为叙利亚领土,经过六日战争,这些地区的阿拉伯人发现他们已经不再生活在叙利亚或者约旦,而是回到了以色列的控制下。这样一来,又有了一百多万的阿拉伯难民。
如今,阿拉伯难民问题已经成为横亘在巴以冲突间的重大问题。以色列人声称,只要阿拉伯人还试图消灭犹太国,就拒绝讨论难民问题。阿拉伯人针锋相对,提出只有解决难民问题之后才会进行和平谈判。对双方来说,解决难民问题都不是目标,而是谈判的前提和筹码。这样一来,在双方现有的立场下就意味着难民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失去家园,流离失所,寄人篱下,备受歧视,这些阿拉伯难民值得同情。其中,以色列要承担相当大的责任。但是,根据凤凰卫视记者访问难民营记述,有人登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官方网站发现,在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的首页中显著位置所标明的却是:巴勒斯坦难民的产生主要源于阿拉伯国家的错误政策。大多数巴勒斯坦人被他们的阿拉伯兄弟给忽悠了。当年入侵以色列的阿拉伯联军曾信誓旦旦地告诉巴勒斯坦人说,你们只需要暂时离开躲避一下,少则3-5天,多则半个月,等我们胜利了,这里的所有土地和财产就都归你们了。结果阿拉伯联军未能取得对以色列战争的胜利,那些当时被阿联军忽悠走的巴勒斯坦人却再也无法返回自己的家园了。
如今,阿拉伯世界阵营已经四分五裂,伊拉克、叙利亚战乱不断,埃及、伊朗政局动荡,沙特、阿联酋已经靠拢西方,也门等国实力太弱,相反的,以色列却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军事实力更与建国初期不可同日而语。加之复杂的政治问题,难民问题的解决更是艰难。
特别提一下,在1948年阿以战争期间,以色列也有和阿拉伯人规模相当的难民产生,被阿拉伯人统治的地区,以色列人同样逃离家园,或者被驱逐。除了巴勒斯坦地区,因为战争的爆发,在伊斯兰世界掀起了反犹高潮,更多的犹太人离开居住国,来到以色列。但是,与阿拉伯世界所不同的是,以色列这个新诞生的国家立即将犹太难民的安置作为国家大事,整个国家动员起来,将来到以色列的犹太人安置下来,最终消化了全部难民,解决了难民问题。
在阿拉伯人那里,巴勒斯坦难民是和以色列谈判的砝码,是政治棋子;在以色列这边,犹太难民是家人,更是主人,以国家之力,保障其回家的权利。两种文明,两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