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场主逛知乎时
翻到了一个问答
王小波?
是那个写过《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集中用“爱情”,特别是“性爱”,公开挑战革命逻辑的小说家王小波?
是那个比高晓松还丑却用封封情书撩到了可爱清纯李银河的痴汉王小波?
场主抱着满心的疑惑,搜索关于王小波的各种信息。
原来,早在90年,王小波就自学编程、C等语言,独立研发了中文编辑器和输入法,靠买软件赚了一大笔钱,深受很多中关村老板的喜爱,纷纷邀请他做资深程序员……
这位神奇的程序员
究竟有着怎样的职场故事?
他是如何做到从编程到文学的无缝跨越的?
且看下文
王小波,骨子里有着极客的精神
早在90年代初,王小波就接触了计算机。1988年,他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获硕士学位,那时就知道Macintosh,玩过IBMPS/2。
90年,学习FORTRAN,开始进行数据统计,并开始在北大教统计学。
91年,搞了个用调整字模发生器方法输出汉字的系统
92年开始自学C,做出了各种写小说的工具。
93年开始搞汇编,“下决心买了一台286,这些日子在改造软件,作了不少汇编工作。其核心是它在虚拟保护方式(virtual address protected)下工作,以便利扩展内存(expandedmemory)”。
……
没有理想的应用软件,那就自己创造
早期,因为国内应用软件缺乏,尤其是中文编辑器和输入法。很喜欢写文字的王小波,就琢磨着,能不能自己编一套出来。说干就干,爱捣鼓东西的王小波就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了FORTRAN,汇编,C等各种语言,接着又学习了数据结构,算法的相关知识,还有编译原理,终于创造出了中文编辑器和输入法。
在当时,这两个软件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大牛级的Geek才会去尝试的东西。这对一个当时爱写文字的他来说,简直天方夜谭,而且,类似的中文编辑器也就严援朝的CCDOS和求伯君WPS1.0,都是个人倾毕生所学以及背后的长城公司、金山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的结果。
通过卖软件,王小波也赚了一些钱,这算是最早的商业模式了。很多中关村老板,纷纷向王小波投去橄榄枝,邀请他加入公司做一名资深程序员,但被他一一拒绝。
有钱了干嘛?给自己投资呗。
身后这台就是王小波花大价钱买的286。王小波高兴得一塌糊涂,特意拍下了一张合照。
在当年3月份的日记中对此有翔实的记述,行文之间,甚是得意:
“我终于下决心买了一台286,这些日子在改造软件,作了不少汇编工作。现在终于完全成功,我的软件现在可以编辑400K长的文件,可以把一部长篇小说全部调到内存里编写了。”
当问及王小波为什么要自己开发文字编辑程序?
王小波很淡然地说,别人编的软件我既使不惯,也信不过,就这么点原因。
这种坚韧就像是领导让你去改别人写的代码,看了几分钟之后,你一摔键盘,“费劲,不如自己重新写一个!”
在《似水柔情》一书中,王小波骨子里那种执拗精神展露无遗:“我觉得我还是我,我要拥有一切——今天要是不把那段C++程序调通,老子就不睡了......”
王小波,程序员撩妹之楷模
赢得了一整个银河
读过《黄金时代》、《红拂夜奔》的人,就会发现,王小波笔下的每一段故事都关于一个天真得有点轴的姑娘陪一个不合时宜的男人,度过了那个鸡飞狗跳的年代。管他世外有多乱,天真的还是天真,不合时宜的依旧不合时宜,像极了两颗钉子拧巴起来,钉在洪流里。
两颗钉子我行我素,洪流里的人面面相觑。
这就是王小波,敢说、敢写,简单,率真,是荒唐的时间里真诚的存在。
这也是王小波和李银河爱情故事的缩影。管他世外有多乱,天真的还是天真,不合时宜的依旧不合时宜,天真得有点轴的银河陪王小波,度过了那个鸡飞狗跳的年代。
在第二次和李银河见面时,王小波就向提出交往的要求。李银河在多年之后坦言到,“被其表白后,感到有些难以接受,他的长相……实在是种障碍,差一点就分手了。”
王小波却浑然不在意,还能趁机调侃“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 即使再排斥他长相的人,也不会给他难堪了吧。
有着“整容般有趣灵魂”的他,每每给李银河写信总是这样开头:“你好哇,李银海“,字里行间透出类似孩子般的对爱的渴望与无助。
《爱你如爱生命》一书,记录了王小波对李银河说过的情话:
咱们应当在一起,否则就太伤天害理啦。
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 ;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
你是非常可爱的人,真应该遇到最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
王小波给予银河的爱,是自由的,真诚的,率真的,像极了他自己。
王小波,IT届的一大“叛徒”
却找到了最好的路
纵观王小波的一生,他对于互联网的深度体验,与其在文学上面的尝试是可以等量齐观的。
玩硬件、写软件、上网写博客、用电脑写作、用软件卖钱……王小波的互联网经历,几乎涵盖了今日程序员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
然而,混熟了互联网的他,对其已提不起兴趣。
“我对微机已无兴趣,因为发现写小说也可以赚到钱。”
或者说的可以更直白点,王小波学编程就是为了赚钱养活热爱写作的他。
没有人限定了谁的一生该怎么走,不妨问问自己:你想怎么走。
王小波选择了写作。
1992年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辞职,王小波成为自由撰稿人,陆续出版了《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的精神家园》等知名作品。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荣膺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入围作品,使王小波成为在国际电影节为中国取得最佳编剧奖的第一人。
高晓松曾评价王小波,“以我有限的阅读量,王小波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他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王小波是可以和卡夫卡媲美的。”
一个比高晓松还丑的男子,却被高晓松称之为神一般的存在,可见王小波在文学上的天赋与创作是惊艳世人的。
王小波的这次叛变,是极其正确的。
可就在1997年,4月11日,一个很平常的日子,王小波心脏病突发,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了世界。
在他去世的1997年,也是中国的互联网元年。
这一年,联想超越IBM成为中国个人电脑市场霸主,张朝阳创办了搜狐前身爱特信网站,丁磊在广州创办网易,王志东的四通在线拿到650万美金风投,四通利方体育沙龙上出现了一篇著名的帖子《大连金州没有眼泪》,当时的马化腾还蛰伏在深圳电信,腾讯还没有影子,马云还在思考中国黄页的出路,李彦宏还在加州的院子里种菜养花,日后统率中国互联网的BAT连一个萌芽都算不上。
或许我们可以打开脑洞,如果王小波不死,他除了文学创作,在互联网领域,可以去混论坛成为老榕、陈彤一般的人物,可以去创业成为张朝阳、丁磊,可以去布道成为凯文凯利……也可能在博客微博时代成为公知代表,也可能形象崩塌一败涂地,也可能成为自媒体达人每次打赏无数……
但这都不是王小波。做极客的王小波与做知识分子的王小波,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用编程的写作互证,才能找到一个血肉丰满的王小波。
一个有趣但笔力未到上限就消逝的中国卡夫卡作家。
一个比高晓松还丑却用封封情书撩到银河的痴汉。
一个成功混迹小说圈的程序员。
这些都是王小波。
用丑丑微笑面对世界的王小波;
通过自己努力改变生活的王小波;
在热爱面前,愿意倾尽所有的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