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耳双生
会不会有人,只因为这标题的八个字,就点了进来?
昨晚车里听节目,突然被“凡有选择 必有代价”这八个字吸引,于是写下此标题。
顺这八个字,在想,曾做过怎样的选择,以及所遭遇的代价。
想了一会儿…猛然发现,这句话其实是无比正确的废话:
生命里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哪个会没结果?而这结果,可不就是代价么?
WHY ?这句话八个字,却让我在近一个小时的节目中,留下如此深刻印象?
这倒是个极为有趣的问题。
想了想,大概听到这句,下意识里,会自然而然把自己的选择和代价给代入进来一起思考。还会把“好的”或“坏的”的代价给自动自觉地套上去。
也许,这,就是这句话在设计上的讨巧之处。
首先,没有听到这句话之前,不会直接把“选择”和“代价”关联起来,没有这样的思考惯性。于是这样的提法,产生了新意,能留下印象。
其次,句子看似没放入作者任何主观价值判断,却将“选择”和“代价”这两个容易引发共鸣和联想的词语联系起来,而导入了观者的价值代入,这才是真厉害的地方。
你看,句子并没说是个什么“代价”,“代价”是好是坏,也由观者自行定义。而且,加上了一个大家都不得不面对的“选择”这个课题,而往往“选择”都是艰难的时刻,自然就构造出一个会引发共鸣感的语境。
大概,这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现实案例。听者会记住你不经意讲出来的一句话,如果这句话刚好触动到他的情绪或者对某种事情的判断,即便你说这句话并没有这么刻意。
再比如,“大学生活好”,此一句就会“仁者见仁淫者见淫”。不同的人不同场合的人,断句能断得匪夷所思,意思也是差得十万八千里……所以很多人感慨语言的高深莫测,文字的博大精深,其实说白了还在于人的心好高深,以及这颗心所处的环境好莫测。
世上哪有虚实,能够引你点进来的,虚也是实!这也是选择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