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会遇到很多亲戚朋友询问填志愿的事情,有被直接问哪个专业比较好?有的是朋友转发到群里来讨论的,还有的是在饭桌上听到的。每次被问这样的问题,感觉到了一份信任,也感受到了一份责任。每次回答总是要小心翼翼一些,毕竟选择哪个大学哪个专业来说,决定了未来四年你和谁在哪里吃火锅,在哪里斗地主,在哪里胡吃海喝,亦或是在哪个图书馆吹空调。
先回顾一下我自己当年填志愿的事情。我的爸妈也不是大学生,对于这方面没有经验,当时他们只是从同事嘴里听说小语种好经济好,然后不要离家太远。导致我对填志愿那本白皮书上的信息都是忽略不计的,没有好好去了解每个专业背后的故事,在我强烈反抗下由于数学不好的理由没有填经济相关的专业,但我的志愿上依然充斥着小语种和南京的学校。最后的情况比较糟糕,我去了苏北一所大学,度过了一般般的四年,是后来的研究生生活让我真正体会了一把大学生活。
1.选择一座资源丰富的城市
我认为,填志愿的第一要义就是选择一座好的城市。这座城市的资源越丰富越好,越包容越好。城市的资源丰富意味着什么?首要的好处当然是增加你找到好工作的可能性啦!资源丰富的城市意味着多多的实习机会,你可以在大学时代尝试N多份实习发掘自己,发掘生活不止一种可能性。要是呆在N线小城市,连几个正经企业都没有,更别说实习了。我本科学校就在苏北一个城市,这所学校也挺有名的,可是当地城市资源匮乏,很多同学研究生毕业也没出去实习过,然后找不到工作这件事情常有发生。
资源丰富的城市意味着高校林立,你可以畅游多个学校,把到帅哥妹子的机会多的是,比如我们学校的女生常年靠北理工的男生解决男票问题。也可以去好学校听课,当然我知道大部分人没那么好学。还是落实到找工作这件功利的事情来说,秋招的时候,企业愿意去大学城林立的城市宣讲招聘。这又增加了你对工作的选择性。我再黑一下我本科,真的特别少看到学校来校招。设身处地的想一下,你要是HR,为了绩效考虑,你会去高校群多的地方招生,一下招来很多学生供企业挑选,还是去一个城市只有一两个学校的地方招生啊。
再说说离家近这件事儿,许多父母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圈在身边读书,读个本地的大学。我有好几个高中同学朋友都在我们家乡的大学读书了,父母觉得近呀,多好呀,每周可以回家呀,恕我说一句,这样省事儿可真不是什么好事儿。人生本就是有各种经历组成的,五彩斑斓的经历才有趣不是吗?
2.没有绝对的热门专业
大部人在填志愿的时候都是懵懵懂懂的,尤其是中国的家长不擅于发掘孩子的兴趣。在茶余饭后讨论热门专业的兴致盎然,哪些专业是热门专业呢?金融财会会计当属第一梯队。每每饭桌上都会有家长扯着嗓子高喊金融专业好呀,出来之后年薪高啊。真的这样嘛?其实不然的,我也知道很多经济专业的秋招各种考银行都考不上,最后去做了理财产品的电话销售。也有冷门专业的比如历史,我有个学历史的朋友,别人每每问起他的专业总是一脸鄙夷和同情,说你学这个专业以后能干啥。恰好是由于大学期间他读了一本有一本书,积极做项目和实习,磨练自己的心境,提高了学识,毕业后有最好出版社和故宫博物院的offer等着他。再热门的专业也有学得不好的人,再冷门的专业也有学得好的人。凡是毕业后找到令人羡慕的工作的人,你都忽略了他在背后付出的努力,可能与他是哪个专业的直接关系不大。
如果你是比较幸运的人,在年轻的时候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比如《谁的青春不迷茫》里面的女主很喜欢天文学)那就一定要去选,可不管它是不是hot。如果你像大部分一样,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或者觉得都一样,那么静下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小萌芽的声音,或者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几个内心的备选(此处推荐知乎live)。还有人说,自己的分数根本不够格去选择专业,只能等着被选择。如果是这样的,那么不需要沮丧,在未来的求学生涯,你有很多机会改变自己当初的无力感。比如读第二学位,比如考研。采铜老师在精进里说过:“单次选择的重要性总是被我们高估,选择是可以修正,被重塑的,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选择再选择的过程。”
愿你争取到想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