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最早的知识载体,已经有2000多年的付费历史。而如今知识经济的爆发,随着网络的普及,创造知识的人群从书后走到了书前,直接在众人面前亮相。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最早提出了“知识经济”与“知识工作者”的概念,他在1992年一本《后资本主义社会》书中提出知识从“存在"变成了“实干”。
知识的应用被分为三个阶段
1应用于生产——工业革命
2.应用于工作——生产力革命
3.应用于知识本身——管理革命
人们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哇来改变媒体,改变零售,改变社交,直到2016年,突然间一个转折点出现,知识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更为准确的说:互联网成了知识传递与交换之地。
在中国,掀起了一波知识产品与服务大浪潮。中国似乎成了互联网知识的创新之地,那是因为中国市场没有足够多的和足够好的知识产品供应,而我们作为消费者也没有形成固定的知识产品消费习惯。
对于知识产权比较重视的美国,反而不易出现相关的创新,对比于中国,移动互联网,移动社交和自媒体的高速发展,使得知识产品和服务不断以新的形态涌现出来。
围绕互联网信息和知识新现象出项大量的新观念,对产品的界定称为“收费知识产品”“付费内容”;创造的新概念“认知革命”“时间战场"或者强调投资价值的"ip"。
生产者的角度:知识服务
平台的角度:知识市场
行业角度:知识变现,知识付费,内容电商,知识电商
我们也可以从商业的角度来思考:知识售卖行不行?知识大规模售卖行不行?未来是否出现大体量的互联网认知公司?
这一波付费知识产品,可能只是互联网和信息和知识的新关系的一个开始,甚至是互联网的新开端——从“流量逻辑”走向“价值逻辑”为知识付费,人们选择支付适当的价钱来换取价值。
在互联网中,在与信息与知识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我们支付的方式有三种:金钱,时间,社交货币,而我们的关注重心转向了价值。
互联网也在继续重塑知识,知识是水,容器决定它的形状。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创造、存储与在传递的容器,人类第一次真正拥有全球互联的知识体。
当知识变得网络之后,房间里最聪明的那个,已经不是站在屋子前面给我们上课的那个,也不是房间里所有的集体智慧,最聪明的是房间本身,容纳了所有的人和思维
互联网是我们的杂物储物池,该怎么取,取什么,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知识,互联网带来的不只是经济变化,也是知识的创造、传播。我们也能从中找到我们自己的机会,可以为之一试。
关注我,每天与你分享关于商业思维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