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我在看《论语》,耐下心来照着译文看。说实话,按我的水平,光是看原文,那几乎是看天书。
我想起了曾经的一段时光,接触到一个读背经典的群体。就是那种不明原义地一读再读,直到会背诵出来为止,称为“包本”。那些私立学校实行的模式就是读读读,背背背,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老师不讲解,学生也不需要懂,说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到一定时候你自然会懂其中含义。
现在那些学校不知道如何,昨天微信上搜寻一位开读经学堂的师姐,但已是搜索不到,或许她已改称号。
她是一位农妇,没读几年书,接触到了这块后,疯狂地身体力行。她全家都去读经学校,那时她的两个女儿还小,放弃了普通学校的学籍。两夫妻学了几年回来后,家里的事物全抛,租住了几间店面房,开了一家读经学校,招收学生读经。
学生不好招,我去过他们学校,没几个学生,可能还不够房租。可是她对于未来的这块,是满怀信心,说自己的女儿有福气,能不受体制学校的约束,将来的前途无可限量。
还有我一起干过的一位妹妹,她也够疯狂,当年她的儿子迷上电子游戏。她心一横,也把儿子送去了读经学校,因为那里除了睡觉时间,全天都在老师的监管下读背经典。后来也是夫妻俩都走上这条路,干脆离家去了学校。
我那个时候接触,是因为那时候很迷茫,状态不好,刚从学校辞职出来,找不到一个方向,接触到之后,或许也想寻找到一条出路。
可是,我的心没有那么坚定,我总是在质疑,光是读背经典,真的是他们所说的,这些人以后都是有大出息的人,被经典熏陶出来的,读书百遍真能其义自见?所以,我没坚持多久出来了。
我也一直在关注着这批读背经典的孩子,走出学校正常的体制,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的发展?
也就是朋友的那个孩子,两三年之后我见识过一回,我的疑惑更深了。那个十二三岁被妈妈送去读经学校的男孩,自己并不喜欢,在那里呆了两三年之后,可能是扛不住家里爷爷奶奶的压力,出来又进了正常的体制学校。可是跟得非常吃力,能不是吗,最起码数学等学科是全脱节了。
那对于语文这块,也并不见得多么出色,据他妈说,已经包本了好几部经典了。可是,有一次他的爸爸带他来到我这里求助,因为学校的作文实在是交不了差,让我给辅导辅导。
读了那么多经典,写个作文按理是出口成章啊,经典词句信手拈来,可是这个孩子费力吧啦地挤出几个字来,那些读背过的经典完全用不上。我也爱莫能助。我真替这孩子发愁,这个程度跟班级太吃力了,搞不好会崩溃,完全失去上学的兴趣。后来,也证实了这一点,一个学期都没读下来,还是继续去了读经学校。
当然我只是接触了个皮毛,也不能对那种模式说三道四。
只是以我的认知,我真不能接受不求甚解的读背,经典虽好,离我们的距离太远,其中的世俗人文,历史典故,没有这些知识的补充,真能读出其义,受益匪浅?或者全盘接收,不做选择,认为古人的一切都是好的,我看也未见得。
这些天对照着读了半部《论语》后,一遍下来后连皮毛都没懂,我将反复再读。我还打算收集各种解说的版本《论语》比对着读。我是个资质平平的普通人,这样方能读下去,吸收到一些经典的营养滋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