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采访的是一个居酒屋。
主要撰稿的是师妹,而我负责去感受去吃吃吃。
贾叔建议我也试着写一篇,找找感觉,尽快适应我们公众号。
然后我写了,写完发现,篇幅注重描写店的环境和菜品,没怎么提到背后的故事。
看了师妹写的,确实比我的深刻了许多。我就在犹豫要不要加上去。
犹豫的原因是,第一,我后面才去的,所以没有采访到老板和老板娘的故事,以及居酒屋负责人的经验分享。
第二是,我整个篇幅走的是体验感的路线,可以适当提到一下这个故事但是不想着重描写。
我想要表达的从来都是如何吸引读者到店体验,给读者营造一个很美好的感官世界。
如果只是单纯介绍,百度百科做得更好更官方。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确实忽略了这个店存在的意义。
一个店本身没有意义的,赋予它意义的是这个人。
可是,要想完美的体验感,还想要足够深刻,很有可能会给人顾此失彼的感觉。
而且,篇幅容易过长,就会造成阅读疲劳。
其实一开始看到师妹写的,我真的觉得写得特别好,把几个居酒屋负责人的理念都写进去了,瞬间赋予了这个店灵魂。
而反观自己的,是不是有点浮于表面呢?是不是应该往深刻里写,有多深刻就有多深刻,像师妹和贾叔写的那样。
我忽然发现,我开始否定自己了。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写文章这件事,在符合公号调性的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
我想要的是一种轻松愉快能让读者有兴趣看下去却又不失深度的风格。
读者的体验感我仍旧是放在第一位的,深度也不能丢下,但是要把握住这个平衡就很讲究了。
我分析过后开始肯定自己,没错的,我应该坚持自己的风格,然后在弥补自己的缺点。
一篇新媒体文章,篇幅不能过长,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核心,哪些部分着重强调,哪些部分稍微带过,还真的挺考验小编的写作能力。
所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师妹写的角度和思考的东西很棒。
我也不差。
师妹值得我学习的就是让赋予这个店灵魂的人物参与进来,这点我是需要改进的。
我自身的优点呢,能从读者出发,为他们描绘场景,将体验感升级,引起他们的兴趣。
工作就是一个持续输出,自我反思,得到反馈,优化自己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我不能一杆子否定或者肯定,需要辩证的去看,才能清晰明了的优化自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