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找一个拥有独一无二价值的企业,不要在乎起薪,要在乎晋升空间。
2.人性是,多余的钱和时间,大多数人都会浪费掉,小时候的寒暑假,打游戏;淘宝上买一堆没有实际用处的便宜货;不到半小时就刷次手机… 对于人性,曾国藩有着深刻的见解:“世上真正能像他们那样成就一番事业、谋不世功名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贩夫走卒,忙忙碌碌终其一生。‘’娱乐歌舞、明星八卦、家常理短、攀比嫉妒才是人性的需求。
3. 网购的趋势是,从线下走上线上,从实体到虚拟的实际是为了省时省钱,最终挣钱的路就越走越窄,所以免费和补贴的做法绝不是长期之计,真正好的做法是,将互联网视作获得用户的新手段,目的是让顾客来到实体门店(领域)消费,寻找网络和实体的真正协同作用。商业的本质是让人多花钱,而不是省钱。对于一些炒作“互联网+”、“共享经济”的明星企业,要慎重。
4.一个新的产品获得市场认可,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电动汽车为例):
a. 技术的创新:通用电气的EV-1,虽然环保人士对其推崇,但速度和蓄电能力差,性价比原不如柴 油车,但开启了一个行业。
b. 有钱人的宠物:特斯拉的初创电动车,价格相当于中档保时捷,6年一共才卖了20万,原因是价格偏高,基础设施尚不完善。
c. 大众的偏好:特斯拉3系电动车,一个星期就订出去20万量,价格大幅度降下来了,(也有70 万)
不光特斯拉,宝马据说也要出产与之抗衡的电动车,我相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电动车的天下,将来,我的第一辆车就是电动车,要不就不买。
5.任何让经济萎缩、让GDP降低的共享经济都是维持不下去的,滴滴的成功,不是利用社会业余车主赚外快的心理,而是专职司机在出租车牌照紧张的背景下,利用公用交通发展潜力巨大的大趋势。之前,出租车牌照约200万,网约车的出现,释放了这方面的需求,到16年超过千万,因此,网约车的出现,并非不会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反而会一定程度加剧。
真正能做起来的共享经济,一定是利用新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跟踪经济等,释放了原有市场巨大的需求,革新原有行业。
6.不存在那么多颠覆式的创造,绝大多数创新都是渐进式的,即新技术与原有产业的结合。
原有产业+电=新产业
原有产业+计算机=新产业
原有产业+互联网=新产业
原有产业+机器智能=新产业
初创企业在技术上与巨无霸们基本无法抗衡,不妨在现有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多想想法子。成功的公司并非开创了什么新产业,只是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改造了原有产业而已。
物流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是什么?这或许是我一生的探究点
7.众筹经济:未来新的生产关系
特斯拉在研发和生产中导入众筹思维,在新车研发阶段,马斯克让用户交一笔定金,参考用户的意见,对新车进行设计,并不用担心生产卖不出。
以往的汽车制造,厂家先拿出资金投入设计、生产、批发、零售,最终到消费者,消费者付钱后,厂家收回成本,获得利润,这样资本回收的周期就很长,用户的意见也不能及时反馈,如果客户不买账,成本沉没很多。
因为事先从顾客手中收取定金,绕过批发,因此特斯拉的供应链短了很多,汽车的价格就能降下来。
在智能时代,个性化定制思维,应用在企业运营很重要。
8.N+1创新法,走完最后一公里很重要:
著名高校如麻省理工喜欢做从0到1的事情,并成功走完这一步,而硅谷的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们,完成了N+1的全过程,缔造了硅谷创新之都的名声。
做事要满分,做任何事,都要精致、认真,送人送到终点,做事要满分。
9.期望值最大化原理:
社会关系中,不自觉地按照期望值最大化原理不断完善,交朋友时,那些对他好的人,能让他分泌多巴胺的人,物理距离近又便于相互帮忙的人,就成了他的朋友,其他人就渐渐淡出生活圈。
企业中,领袖设置了怎样的收益函数员工就会将之最大化,定规矩和基本法就是设置收益函数:分数导向保研、专利数导向升职加薪、论文数量的考核…… 这项原理,无所不包,可谓之天道。
10.伪工作做的越多,舒适区待得越久,个人进步就越慢,不应该挑容易的工作做,而是拣那些有影响力比较难的工作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