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惭愧,我读白先勇先生的作品竟然晚到现在。之前没有读过他的任何作品,连大名鼎鼎的《台北人》也从未拜读过,真是惭愧。并且去年夏天国家大剧院为纪念汤显祖诞辰400周年上演的青春版《牡丹亭》(白先生排演的),也是屈于高价,从未有幸观看。
我是一个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读《红楼梦》读了很长时间,但并不资深的《红楼梦》爱好者,所学专业也与文学、小说完全不搭边,所以完全是槛外之人的自言自语,如有异议,欢迎各位方家指教。
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白先勇细说红楼梦》适合对《红楼梦》有初步了解的人,最起码要知道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宝玉的小姑,薛宝钗的母亲是贾宝玉的小姨,所以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是姑舅表亲,薛宝钗与贾宝玉之间是两姨表亲。对《红楼梦》书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关系有一定了解才可以去读《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当然,我个人认为对《红楼梦》有些研究的人但又不搞红学研究人可以不去看《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每一回都有一些分析,但是由于这书是由课堂讲义整理出来的,完全是平白的口语,针对的是台大的选修课的学生,通俗易懂,不会把妙玉泡的六安茶的来龙去脉像专业的研究者一样研究得底儿掉,得出妙玉和贾母两家人之间有着不为人知的某种关系。而且,这书中有些话重复好多遍,读起来觉得有些麻烦。所以,个人建议,这本书适合对《红楼梦》有初步了解的人去读。
其次,这本书是从文学,尤其是从小说的角度去“细读”《红楼梦》的。这个角度其实还是很新颖的,与之前大部分考证派的红学家完全不同。考证派的红学家以刘心武先生为代表,会根据曹雪芹自身的经历来对照《红楼梦》的人物关系,然后得出某些结论,比如说,在刘心武撰写的《刘心武续红楼梦》中,最后结局是贾宝玉和史湘云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和一群乞丐在一起回忆过去岁月的奢华快乐,即所谓的“金麒麟伏白首双星”。蒋勋先生的“读红楼梦”和《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是虽然也主要是从文学角度来分析《红楼梦》的,但主要是从人物角度来分析的,分析的是一个个的鲜明人物。并且,蒋勋先生的人物分析有一种普度众生的宗教、哲学情怀,读之分外温暖。白先勇跟刘心武、蒋勋不同,他完全是从小说的角度来分析《红楼梦》,分析的内容、分析的方法也与上述两位不同。从分析方法来看,上述两位大都是按照人物这个角度来分析的,刘心武先生是从人物关系、家族身份来分析的,蒋勋先生是从哲学意义上的人物个体来分析的,而白先勇先生是从章回来分析的。也就是说,白先勇先生是一章一章地带着读者细细地分析、品味、感受《红楼梦》的。从分析的内容来看,刘心武先生侧重真理性分析,也就是一定要考据、分析、研究出各个人物的结局到底是什么样的,各个书中人物与现实生活中作者曹雪芹的家族有怎样的对照关系。也就是说,刘心武先生坚持的是自传的思路。蒋勋则是从哲学的高度来分析的每个人物,讲每一个人物讲得特别细致,讲醉金刚怎样的仗义疏财、讲小红怎样的聪敏机敏,主要讲每个人物的故事、命运和不得已。而白先勇先生从虚实结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从小说整个架构、从小说的写作方法(怎样介绍人物、从哪个角度讲故事、要从谁的眼中看到谁等等,具体我真的不大懂)等等来分析的《红楼梦》。这就是三者大致上的不同。
最后,有点想吐槽一下排版。我(一个苛刻的人)对内容的评分是7.5,对排版的评分是6.8。书做得很细致,书皮也设计得挺好,里面也有几页古色古香的人物插图,比价精美。但是,明明可以差不多280也可以完成的书,非要加大行间距、字间距,留出太多的页边距和空白页弄成稀稀拉拉的两大本。分明是浪费树木、浪费纸张、浪费消费者的钱和藏书的书架。一个优秀的作者必然对自己的书的出版从头至尾地严格把控。也可能是白先生年事已高,力不从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