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读《论语》随笔系列,走心奉献。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交 友 之 道 》
文/黎峰
一个交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够了,从中可以看到他的价值取向。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交到好朋友,不交坏朋友,似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论语》对交友之道,慎而有慎,但也总算给出了标准答案,我们不妨来综合之。
交友,最大的原则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择道而交,实为交友的第一要义。没有共同的理想,怎么能走到一起?勉强走到一起,也只能是好聚好散。一般人往往以“缘来缘去”来解释交朋结友,若其缘不“志于道”,恐怕很难长久。
交友,要趋利避害,方法为:辩三损三益。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交益友,就应该多交“正直、信实、多闻”的朋友,方能找到人生最大的公约数。引申而言,“直”是指朋友对我的直言不讳。像镜子一般,使我经常得警惕,不敢胡作非为。直友的真诚坦荡能让人既敬且畏,努力改过迁善,不骄矜自满,固步自封,从而达到“以友辅仁”的至高境界。“谅”是体谅诚恳,信任不误。在我身处逆境,给我体贴安稳,精神抚慰,行动支持。即使我不慎犯错,他也以宽容待我,不离不弃,抱以期许,鼓励我走出低谷。“多闻”是指见闻广博,不仅知识面宽,而且见解独特,谈起话来互相启发,这种朋友总能让我事业开阔,心境提升,常以新奇眼光看待一切,平添人生许多乐趣。在人生正途上,直友、谅友、闻友得之不易,兼得、多得就更难,有其相伴,实乃幸事。
辩损友,是为了力避“便辟、善柔、便佞”之害,却也未必贬而又贬,一棍子打死。孔子仁善,给出的答案是柔和的,因为他也有损友,更何况世上本就有臭味相投的人。如果自己不高洁,又何谈损友?然而明辨有益,我们还得具体而言。“便辟”是指刚愎自用、心胸狭隘,不分原则是非,不会体谅别人。便辟的人不易做到“谅”,有时只是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或者谄媚逢迎、溜须拍马。“善柔”是指两面三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这种人虚假伪善,缺乏正直的精神,表面上看是道貌岸然,其实心理阴暗。交友之中,斯害最大。“便佞”是指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人。这种人口才甚佳,说话滔滔不绝,实则腹内空空。表面上看似多闻,其实只是道听途说,以耳代目,徒有一根巧舌。对于损友,孔子的经验是:“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颜渊》)。先劝告引导,尽到情分,以观后效,若无改变,适可而止,不要自取其辱。
以上是观友,但交朋结友是人我之间的事,所以还得观己。那么我们秉持“道不同,不相为谋”,又明确了益友损友的底线,自己又应该怎么做呢?
一、 知人善交。要有辨别能力,还要捧出一颗心。“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学而》)先“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为政》)练就慧眼,再乐享其缘,“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学而》)。而善交则要做到“无友不如已者”(《学而》),真正是志趣相投。
二、言而有信,友情有义。像子路那样“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并且“无宿诺”。相信“德不弧,必有邻”,坚持“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互相欣赏期许,以至达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大同理想社会。
三责善共进。《论语》强调“朋友切切偲偲”(《子路》),就是要相互责善;而最难把握的就是度:“朋友数,斯疏矣”(《里仁》)对待朋友过于繁琐,就会反被疏远;而最好的共进则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即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培养仁德,有种亦师亦友的味道。
四、尊重和感念每一位懂你的人,虽不能像朋友一样责善共进,但 偶尔的心灵相通也足以抚慰平生。如司门者一语中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荷蒉者听孔子击磐而点透他的心声,楚狂劝孔子适可而止,仪封人称孔子为木铎,老子对孔子的实言忠告等等,还有尧舜、周公、伯夷、叔齐、柳下惠、子产、晏子、管仲等,连生命中的过客也不是,却留下美好品质,为后人受用。我们应学孔子,以友为镜,爱人知人,创造一种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儒家谈“交友”,兼顾两面:一是志同道合,二是互相责善。孔子肯定“益友”的条件是:友直、友谅、友多闻。所谓“直”,表示大家各有所见,否则一呼百应,还需什么“直”呢?所谓“谅”,表示大家相互包容,由此“调和与和谐”。至于“多闻”,更是保持生动活泼的“直”与“谅”所不可或缺的。由此而知,《论语》所表现的交友之道就是:和而不同。做到这一点的,是君子;也只有君子,才可能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