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几个二线城市的限购令出来,房市又火起来。自己在几个理财的社群都在分享如何买房,哪里才是下一个涨起来的城市,如何破除限购令等等。相反的一拨人,尤其是学习型社群的一些伙伴,则刚好相反,类似于一些题目为《一套房子干掉你的一生》《别被房子套牢一辈子》的文章也相应而生。
这类文章里一般持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买房子会让刚毕业的你捉襟见肘,没有闲钱去学习以提升自己的能力,于是你就被套牢了,一辈子就完了……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刚进入职场的你是选择买房还是提升能力呢?如此说来,这是一个多么显而易见的答案,对于积极向上的我们来说,还买什么房啊?
然而好像哪里不对呢?我为什么我不能两个都要呢?这个观点中至少存在以下隐含的前提假设:
1.买房需要花很多很多钱
2.买房贷款一定要用工资还
3.能力的提升需要金钱的支持
4.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不提升能力,一辈子over
针对这些隐含的前提假设,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打开思路的方法:
1.买房不一定花费很多,一些大城市的郊区或者周边,就是这样,而且一旦升值起来比市中心的要快很多。比如上海旁边昆山的房子。
2.其实很多人买房作为投资,可以将房子租出去,抵掉部分贷款,有些租售比高的房子,甚至于可以全都cover掉,比如杭州房子的租售比就比北京上海高很多。
3.能力的提升其实不一定需要花钱接受培训,你可以在工作中认真积累,在网上寻找一些免费的资源和一些优秀的团体,也能很快的提升能力。比如拆书帮。
4.这一点乍看之下是对的,其实细想一下,你有没有这样的同学?高一高二都是吊儿郎当,上高三之后一下子幡然悔悟,开始发奋读书,结果高考成绩比我们考的都好。一辈子那么长,没有那么容易over。
当然可能还有很多隐含假设,这里不一一列举。其实生活中这种关乎选择的问题很多:
30岁职场女性,升职还是生娃?
本科毕业了是考研还是工作?
做自己热爱的还是爱自己在做的?
……
但是我们真的仅仅只有这两种选择吗?为什么不能既升职又生娃,走上人生巅峰?除了考研和工作,我不能创业吗?不能边读书边工作吗?我为什么不能同时做着自己爱的又爱着自己做的,然后把二者结合到一起呢?这种逻辑漏洞,我们成为虚假两难问题:
虚假两难,是指给出一个由两种范畴组成的有限集合;并假设讨论范围内的一切事物都必须属于该集合。·因此,若拒绝其中一个范畴,便只好接受另外一个。例如:“在狂热主义之战中,谁都不能置身事外;你若不站在我们这边,便在狂热分子那边”事实上,存在第三种选择:中立;第四种选择:两者都反对;甚至第五种选择:对两者都抱有同情。
【from《神逻辑》P16】
这样的问题的解决策略,上面已经示范,找到隐含假设,逐一分析其中谬误,最后打开思路找到更多可能。
1.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
2.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进行校正;
3.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from《精进》P51】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分析个人的问题,还可以用来抵挡其他人的逻辑漏洞。比如,iphone7马上出来了,你那么喜欢,央求老公给你买一个,老公这样回复你:亲爱的,如果给你买了iphone7,那我们就不能去日本旅行了。
听起来好有道理,但是这句话的隐含假设是什么?
1.我们的钱有限
2.买iphone7所需费用=去日本旅行费用
如何破除其不合理性呢?
1.我们的钱除了用于买iphone7/去日本旅行,还有用于吃穿用度的这一部分,那么我可以一段时间不买衣服和化妆品,省下来的钱,二者兼得。
2.我们可以去做兼职/投资赚更多的钱,填补这一部分空白。
3.买iphone7可以通过买港版、日版、美版的方式进行省钱,去日本旅行可以通过做足攻略进行省钱,以达到固定的钱=iphone7+去日本旅行
以上攻略供参考,有更好的答案,欢迎留言评论!
其实这是一篇硬广,识别虚假两难问题,破除思维定式,请关注小丫的赤兔拆书课:破除非A即B的选择思维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