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来临了,因为疫情被推后了一个月,神一般与我当年高考的日子一致起来。大早晨微信朋友圈里都是人山人海的送考家长,严阵以待的开路交警,一种庄严的仪式感油然而生。但我倒觉得没必要,平常心对待是不是会更好?交警开路要的,父母送考不必,这样仪式感同时也给考生很大的压力吧。
还记得当年我高考时,因为住在学校,考前学校怕突然松劲了,也没有放假,所以对高考的这种感受没怎么有。只记得当年考试挺紧张的,考试那几天弟弟来给我送午饭,从学校背面的一个不开的大门缝里给我递进来。那也算是爸妈对我高考的重视了吧,十几里高低不平的山路,弟弟骑车来给我送饭,当时还是觉得特别开心的。现在想来,有点纳闷,当年是没有电话和手机的,当时我是怎么知道弟弟会来给我送饭的呢?而且还从一个偏门的门缝里递进来,感觉好神奇。同时也感叹,这竟然是一二十年前的事情了,有点可怕。
高考是个特别的日子,莘莘学子,十几年如一日的努力,就在此一举。犹记当年高考时,特别紧张。平时的考试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紧张的,可是在高考的那一场人生大考中,我竟然紧张得一塌糊涂,结果可想而知,没怎么考好,最后成绩跟平时差了好多。那时候学习真的是自己的事情,父母是从来不问的,知识学习上不问也就罢了,心理上的波动更不会管,甭管碰到啥事,都是自己搞定。那个年代身边同学大都这样吧,所以也没觉得多么无助和委屈。现在的孩子可不一样了,家长们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结果好像也没好多少,而且还频繁出现跳楼啦、自杀啦之类的事情。真的时代不同了,人也有很大区别吧。想想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是不是也各有各的好,父母不问,孩子的自立和自理能力应该是更强吧;父母文化高,关心学习,孩子们在学习上应该得心应手一些,但是依赖性又变强了。所以这两种方式如果能结合一下,是不是会更好呢?有时候会想,当年我的父母要懂一点,文化高一些,意识强一点,比如哪一科弱了,给我报个辅导班之类,是不是结果会更好呢?不过这还真做不到,那会没有辅导班一说,最多应该是请老师给补课吧,也是极少数城里的家长才能想得到的。不过父母真有了这样的意识,一定会更好吗?还真是难下定论,人生是勇往直前的单行道,永远都不可能回去重新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