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懂球帝创立于2012年,以手机APP形式向广大足球球迷提供热点资讯,在此基础上,懂球帝提供足球圈子互动,足球数据查询,和足球比赛直播等服务。
据统计,截止2017年7月,懂球帝已经累计了接近3000万的装机量,并有1000多万的月活人数。并在2017年荣获“新娱乐视角年度最佳APP”,是唯一一家当选的足球App。
作为社区类产品的“懂球帝”,最吸引用户的是它的内容,好的内容为用户提供价值,提高用户粘度,有效的实现对用户的拉新、留存。
作为训练营的学员,今天试着运用所学知识,轻轻的分析下“懂球帝”背后的内容运营逻辑。于是今天第一次下载了这个软件(因为本人只有在世界杯的时候才会看足球~)
1.内容定位及目标用户
选对方向,事半功倍。
“懂球帝”从开始的定位就是一款提供全球体育足球新闻、深度报道、足球社区的手机APP,满足球迷关于足球的一切需求,内容方向明确。
内容给谁看?
懂球帝一开始就定位好了自己的内容边界,在内容边界范围内填充具体内容,覆盖人群为足球发烧友、足球球迷、现役或退役足球运动员、教练员、记者、解说员等人群。
内容垂直度很高,精准吸粉,内容与用户高度匹配。
2.内容生产
“懂球帝”的大致分为四类:体育热点资讯、专栏专题、懂球号、圈子里生产的UGC内容。在这里,懂球帝为各个目标人群设置了专题模块。
01
体育热点资讯是主要负责跟踪热点资讯,为球迷提供最新资讯,背后的产出者应该是平台的团队。
资讯类内容包括球队、比赛、球员的相关动态,这应该是“懂球帝"主要的流量来源,因为内容可以吸引到球队球迷、赛事球迷以及球员的粉丝,但是资讯类内容需要准确、及时,这对运营团队有很高的要求,要尽可能的拿到一手资源。
02
专栏专题与懂球号是行业内一些专业人士,为球迷提供专业的、有深度、有态度的内容。
主要是赛事分析、球员转会带来的影响以及对个人球员的分析与未来展望。这些内容需要资深相关从业人员生产提供。每个专栏或者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写作相对自由,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懂球号里,还入驻了很多足球俱乐部,这部分号会发布球队信息及比赛赛程,相当于PGC内容。当然和其他平台一样,”懂球帝“也签约了一批草根创作者,为平台持续提供优质内容。
03
圈子里的UGC是球迷们在社区里讨论的有趣的内容,由用户们发起话题,引起互动,门槛相对较低。
懂球帝的圈子内有各种圈子,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但内容繁多,有基于球队的、兴趣的、甚至地域的,看圈子的时候有点脑仁疼。
从内容单元的角度看一下懂球帝的内容特征:
内容单元,内容单元指的是一款产品中产生价值的最小有用内容,可以以各种形式呈现。优秀的APP,一定有好的内容单元。
懂球帝的内容单元一般为图文资讯,视频集锦,而且它的内容单元基本满足内容单元的优质特征:
可独立,可以脱离产品向外分享,并且对用户有价值;
可归纳,可以归纳对应的内容,话题下面;
可整合,运营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组织内容单元,形成更具价值的专题;
可解构,内容可以被拆解为更细的内容模块;
可参与,用户可以通过圈子参与讨论,创建自己的内容单元。
3.内容策略
懂球帝的内容分发渠道主要是来自首页头条推荐,其次是按照内容分类分为视频、中超、足彩、懂球号等单个板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直接找到感兴趣的版块。但是在展示上,给人的第一感觉有点乱,需要适应一段时间,信息比较庞杂,增加了用户适应成本。
通过圈子功能,可以更有效的匹配内容和用户,用户自动站队,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
用户通过自己在设置关注球队或者球员,系统会自动推送相关信息,让用户第一时间了解所关注的球队和球员动态。
推送时间上懂球帝也应该做了场景分析,中午饭后时间收到推送,而且内容是与用户喜好相关的(刚下载的APP,中午休息时间收到推送),有突发热点内容时,也会及时推送。
对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参考用户作息规律,还要从产品实际的使用场景出发,选择合适的推送时间
还有一点是,在每篇文章下都会显示哪些用户分享了该文章,会激励引导用户参与分享,进行二次转播。
圈子功能下分了进圈和精选两个选择,对于有目的性的用户可以直接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节省时间成本;对于闲逛的用户可以看精选内容,是回帖数较多的热门文章。
另外,懂球帝官方微博拥有50万+粉丝,但从转发和留言数上看,数据看似不是那么喜人,少的只有数以十计的评论数。内容一般是比赛集锦和赛事结果,基本没看到大型的话题互动,也难怪,毕竟它的主战场是APP。
如果非要对这款足球界的优质APP提出点建议的话(因为自己对足球真的不感冒),那就是首页页面内容有些庞杂,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对圈子内发帖没有引导,全靠用自己喜好,会导致内容显示参差不齐,影响浏览体验: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为什么没有看到足球宝贝的信息,像NBA一样,看累了要看会拉拉队啊!
而作为一个球迷而讲,更多关注的其实还是比赛直播与球员球队动态,只要有这两个核心功能,就会有很好的用户粘性,其余的丰富多彩的功能都是辅助作用,最后留得住用户的还是那些可以沉淀下来、有价值的内容。
(PS:第一次这么分析一个产品,还不形成体系,根据学过的只是想到哪写到哪,希望老师可以批评改正,拿好笔记本搬好板凳等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