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德隆-阿西莫格鲁和詹姆斯-A-罗宾逊所著,这本书可以称作是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之作,本书虽是一本关于制度经济学的通俗读物,但是却是通俗与专业的完美结合,作者用日常通俗语言为我们阐述专业的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是经济学领域的必读著作之一。
作者的框架架构是制度二分,将政治制度分为汲取性的和包容性的,将经济制度分为汲取性的和包容性的,从而形成一个两行两列的矩阵,汲取性政治制度和汲取性经济制度,汲取性的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包容性政治制度和汲取性经济制度,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作者通过历史举例论证分析对此四种组合对一国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影响。所谓的汲取性是指在政治上表现为专制性,经济上表现为掠夺与计划;包容性是指在政治上表现为民主性,经济上表现为自由和完全竞争。因此,有包容性政治制度和汲取性经济制度结合在实际中其实是不存在的,而汲取性的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结合在现实中可能存在,如专制性国家进行经济改革,但是事实上非常少见,常见于历史和现实中的是汲取性政治制度和汲取性经济制度,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作者通过对历史的比较分析得出:汲取性的国家制度和包容性的国家制度都可以促进进步与增长,但是汲取性制度所取得增长是暂时的,其增长时的速度很可能会比较高,但难以持久,之后若无变革将是快速的衰落,其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的结合,可能会形成恶性循环,汲取性的政治制度为汲取性经济制度提供权力保障,反之,则为其提供基础和动力,出现政治和经济的持续恶化,而包容性制度所取得的增长将是长久性的,增长速度可能表现为缓慢,但前途无限,形成良性循环。而一个国家能否出现和发展包容性制度则会受到制度历史,微小因素和偶然事件的影响。除此,作者格外强调创造性破坏能否被接受。
由作者的观点,中国的制度,算不上是包容性,只能说是在从汲取性到包容性的路上。中国以往的增长是凭借历史的机会和世界的馈赠,并不是自觉的增长,在当下的中国,能否实现继续的增长和发展,取决于中国能否在包容性的道路上再进一步,或者对于创造性破坏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