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的下属在我们的沟通文件中问到这么一个问题:
好奇脸:在给W制定培训计划的时候,我忽然想到——古老师是否有针对小H的「长期培训计划」?
如果有,我可窥一斑嘛?如果没有,是否意味着我是「散养宝宝」?
其实这个问题给我的震撼还是蛮大的。
一方面,H能坦然直接的问到我这个问题,说明了她对我的信任;
另一方面,这个问题的提出,也说明了H对「管理层能力」的较深层次的独立思考,这种思考能力是尤为珍贵的。
对于小H的这个提问,我的答复如下:
感谢贺老师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对我的信任!
先说结论1:
没有。(赤裸裸的结论)
在我的理解里面,我其实更希望,贺老师能自己给自己列出一个长期的「工作」自我提升计划。——当然这么说,并非是给我对贺老师长期培训计划的「不作为」而做挡箭牌。
在这方面,贺老师确实给了我一个警醒的疑问:
作为一个员工的直接上司,你是否对TA的发展尽责?
→ 现实回答肯定是没有。
而如果没有,你打算如何改进?
我自己的过往没有系统整理过的回答是:
将我自己梳理的东西分享出来给贺老师并支持践行【目前正在做】。
目前我正在整理的东西有:
1、《原则》英译中的翻译文整理。
【目前进度】
210条干货里面,我已经整理到了90条,还有近一半多的工作量。
**2、《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要点梳理。 **
【目前进度】
已经整理出30+个要点。而这将是一个要持续一年方能完成的长期任务。所以我计划按阶段进行分段整理。
先说下为什么我会有这两个文件的整理,因为我发现:
《原则》:
一个成长型的人,首先需要在自己的思维底层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定向通路,才能做到行为和80%的外人不同【概率论决定了我们没办法,必须要有意识让自己和绝大多数人不同,而这种不同不是故意的,而是自己深思熟虑的坚定选择】,而《原则》给出了理念和方法。所以我认定它是OK的,又因为【过往培训中讲过的】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践行的典范,所以在这本书上学习、思考与践行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财富自由,可是究竟什么才是财富自由? 对于一个普通人(王思聪之类除外),如何真正实现财富自由? 李笑来将给出他的理解。所以为之进行持续的独立思考与践行,也算是一个不是捷径的捷径。
——上面也是我个人成长的一个见证。
与之同时,我也有自己的疑问:
我自己认定的,他人就一定要认定吗?【哪怕我笃定认定我说的是对的】
我自己的回答是No,因为每个人对所处的这个世界与各个环境,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无论这些理解和认知是什么样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认定它的正确率一定是 > 他人的选择的。【所以为什么人与人的最终选择并不相同】
回到贺老师的提问关键词「长期」上来。
我的理解是:
无论这个「长期」有多长,我始终偏向于对「元认知」的认知、理解、讨论、践行,而非其他(技能、工具、方法等)。
所以,无论提升自己也好,改善自己也好,无论长期也好,短期也好,我的理解是,其实都要源于一点上来,即:
我们对自己元成长的确定和笃信点上,只有这个,才是每一个人自己成长的关键与核心。有了它,就「时间」而言,只是其中的一个元素而已。
换言之:
每个人对自己元成长的笃信点是什么?
我自己的回答是:积累,一切都靠积累。
这一点几乎可以算是我自己的所有成长的所有行为的终极核心,任何行为的深层动机都能通过它去验证,是成长的根源。
这一点说来就这么几个字,看起来简单,做到却非常难,因为这是考验每一个人真正耐心的核心方式。
以「成果论」的观点,来回应这个认知的话,就好像现在,让我自己回答一个问题:
你自己通过积累达成的成果是什么?积累了有多久?
对这个问题,我的答案一定相当少,「多久」甚至半年都不到,对于整个人生而言,半年的时长算个P啊!!
答案惊悚。
我知道我在在这方面的现有成果相当少、相当差,所以会笃定往这个方向上努力。(「持续」这个词放在「努力」前都相当于废词,因为积累必然持续)。
因为在这一点上可供谈论的资历相当少(不客气的讲几乎没有),因为又认识到必须要在这方面有所成就,剩下的,真的只剩下行动了。
这是无法选择的选择。
没有时间(过往空度了几辈子的时间),无法停下来解释(解释需要前提,即对方认可哪怕部分认可你的观点,可是这相当难)。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其实工作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应该彼此独立和分割),都要落实到这一点上来。
可是,对这一点,贺老师自己是否会认同?会笃信?
我并不知道。
即使贺老师现在、当下以肯定的态度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也不确定这个回答贺老师是否会在未来有所更改。
所以,在实际中,就会遇到一个矛盾:
1、我并不认定我自己的「底层」的坚定选择一定适合贺老师的选择。
→【我不知道贺老师是否会认可,又,这个社会本来就是多元的,我也能理解并尊重贺老师哪怕不认可的选择】
2、但,如果第一个答案是不适合的话,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适合贺老师的【底层选择】呢?
→【我也不知道】
- 两个不知道的回答结果,使得我止于思考,止于有「长期培养」目的的行动。
——这也许是我的又一个不作为的错。 - 两个不知道的回答结果,使得我不知道我上面所做的那两件事,是否真正适合贺老师。
——这也许是我自己做自己爱做事的借口。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我认为,其实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应该去思考并给出自己回答的答案并且这个答案公开。
在没有答案的前提下,其实只能做到三点:
- 通过无关痛痒的「流畅+自然」方式与他人对「细枝末节」进行沟通。【仔细想想,这难道不是一种虚拟机方式麽?我对「虚拟机」的理解甚至认定为浅层次沟通都算】
- 零散的、随机的对他人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当然,必然的结果是「概率论」的认定绝大多数人至多只是「听一听、想一想」而已,至于「动一动」一定是低概率的,有动一动之后的积极反馈、改善,用脚趾头都可以想得到比率有多少】
- 通过自己笃信的部分内容进行践行与嫁接,然后践行。
——上述几点中,其实贺老师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对你的大部分行为集中在第三点上面。
回到上面的话题,只是,这里有一个问题:
这第3点一定是最好的方式么?
我不觉得。
因为最终还是要回到每一个人的「核心底层」认知层面上来,这个底层认知,才是釜底抽薪中的「薪」,是每个人成长的核心与关键,更是相互协作配合,已达成共同目标的核心与关键。
所以,为什么Google、桥水联合基金(《原则》作者创建)这样的顶级一流公司会把「价值观的真正一致」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要素来对待。
因为,一旦在底层认知上出现差异,很多事情,都会变成「完成例行任务」、「帮忙」、「不得不做」或者贺老师说的「违心的做」这样的终极行为模式。而一旦这样的行为模式占据了自己工作的绝大多数比例,那么,一定会出现种种不开心的局面,而一旦从事某种行为成了不开心的事情,势必不能做好。成长何其谈得上?
——这也是现实的赤裸裸的、经常被概率中论的大多数人回避、不愿直面的一面,为之进行的改善更谈不上了。
所以,回到贺老师的「长期培训」问题上,我认为关键&核心问题是:
贺老师对自己元成长的笃信点是什么?
老实讲,作为一个大贺老师10+岁的「前辈」,问一个90后这么一个严肃的问题,我觉得是对贺老师青春年华的不公。
贺老师完全可以漠视、无视甚至鄙视这个问题的存在,而去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通过各种「不确定性」的方式去闯、去尝试、去接受、去反思这个社会的直面洗礼。【声明:这样说,绝无任何鄙视之意】
也许,上面这种方式(甚至包括其他我没有想到的方式),
- 是贺老师应该尝试的一种证明自己的方式
- 是贺老师提升对整个社会(环境)认知的一个「必要」步骤或者过程之一
有些坑,甚至很多坑,都必须自己跌。旁人善意的提醒都是无意义甚至该鄙视的。【可是,到底哪些坑要贺老师自己跌,我无法给出答案】
而不是像我一样,在这个年龄段,努力去挖掘和发现人生成长的「核心」元素,然后直接按照这种核心元素去思考、去践行。
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发现,对我而言,时间真的已经不多,人生要承担的责任重大,已经来不及去用其他各种「多彩+未知」的方式去试错,而是要用满足【方向确定正确】的前提条件去试错。
可是,人生本来多元。
用以下方式:
- 不知道是否正确、是否错误的方式
- 知道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的方式
- 明知错误的方式
——去尝试,去行为。
不应该:
- 一刀切的判死刑
- 一刀切的批判
- 一刀切的积极纠正
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行为的主人。
行为方式与行为结果的正确与否,对每一个人来说,可能并不像我自己之前认为的一样程度的重要。
- 这,似乎可以算是对我过往犯的错误行为的一个自我纠正。
- 也可以算是针对贺老师「无长期培训计划」的另一个解释。
- 同时也可以算是我对这个环境「部分不作为」的一个理解。
再说另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在最上面写的是「没有」只是结论1?
因为有一个结论2,即:
没有≠散养。
在我的理解里面,散养=不养。
这里其实应该以「数据说话」的思路论证「养」的,但我实在不太想拿出数据证明贺老师的能力已经超越了公司绝大多数同龄人甚至大龄人,并且,这个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
只说说原因吧:
- 积累是长期的,目前对于贺老师能力提升方面我自己的积累太少,不值一提。
- 我作为贺老师的上级,我拿出的资本应该是贺老师自己展示出来的资本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我说的东西即使我认定OK,但是其实也是不算的。
- 我的话语权太低,或者即使说出来,在概率论的大多数人的理解里面,只能算是「自我作秀」,数据对比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消极的最高层次甚至可以引发他人的阴暗心态。(在直面现实文化尚未真正有效的前提下)
而为什么我说贺老师能自己给自己列出一个长期的「工作」自我提升计划?
因为无论如何「养」,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不用养」,即真正的独立自主。
而我之前也跟贺老师转述过李笑来的一个观点,即
如果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的方式是在最初就和那样的人努力采用一样的行为方式。
所以,如果贺老师想长远发展,一定要以「独立自主」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里我必须要对贺老师在独立自主方面的进步表示由衷的开心!)并「独立自主」的践行。
即: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终极责任。
自己完成的所有任务,都是所有任务的终极责任承担者,这意味着自己必须站在一个绝对主人翁的角色,去重新定义和思考自己工作中的每一项任务,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一切,都「尽所能」把自己当做主人。
而一旦用这样思路做事,我在想,还需要「被养」麽?
当然,这里再强调一次,我这么说,并非是给我对贺老师长期培训计划的「不作为」而做挡箭牌。错了就是错了,没有作为就是没有作为。
真实情况是:贺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重新思考并输出了我的这篇文章和想法。
如果,如果要给贺老师的问题做一个终极回复的话,
我想是这样的:
- 保持长期持续的沟通,了解贺老师自己对「成长」的深度理解,以期达成共识。
- 为上述共识达成「长期培训计划」的共识,按照常规共识处理方式公开执行。
就两点,好简单!
但结果说了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