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是在对某领域深度分析论证基础上得出的总结,我不是专家,只是一个“运营小白”,以下浅见,还请各路豪杰高抬贵手,不喜勿喷,欢迎探讨。
个人愚见,车联网主流产品构成还是【SIM+TBOX+车机+车+人】,无论是最早的3CALL服务,还是现在繁多互联网生态应用,无一例外都需要消耗流量。在此,排除WIFI模式解决车机流量问题,仅谈在工作中的几个物联网卡实际运营现象:
1.多APN,最开始接触多APN是因为安全,要把车控强关联的功能独立出来,但对于我而言,无非就是多设置几个资费计划个服务计划而已,谈的大了都是虚的。
2.流量池,这应该是运营商早就玩剩下的套路,核心目的是为了省钱,大家套套餐一样,你用的多我用的少,但是交一样钱,大锅饭。
3.无限流量,这本身是一个“赌博”,但是庄家肯定不会输,应为他早就设置了各种门槛,限速就是一个圈套,之前是4G网络大约19.12M的下载速度,用超了3G(车载一般不会超)就会限速到8.89Mbit/s。当然无限量,在宣传层面很好听。
4.分应用管理,这个有点意思了,但目前看还没有能够很好做到的,一般的物联网平台还是以套餐管理和自费管理为主(吐槽,每月还有对账日,没办法激活),很少分析应用的使用情况的。不然移动、联通、电信有这么多用户,运营好了还哪有BAT的饭吃。
5.价格趋势,这没啥说的,党说降价肯定要降,行业也需要,迎接5G嘛。据小弟观察,4元左右一个G,算是挺实在的,不过精明的供应商总会给你绑定点什么。当然还有更低的,要谈。
6.实名制,这个也就不说了,企业实名还是个人实名不评价。
总之,之前听过一句话还是蛮感触的,“我们原以为中国13亿用户,每人一张SIM卡就饱和了,但是共享单车的出现,瞬间多了8个亿”。物联网的时代已经悄然而至,流量运营会大有可为,所以,想赚点钱,把流量包装成服务吧。。
午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