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就是小孩特别好动?这是很多人对多动症的误解,专家表示,多动症虽然叫多动症,但是不一定多动就是多动症,不多动就不是多动症!
多动症全名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之一,其主要特点是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和行为冲动,这些症状对孩子的社会功能损害可以持续到青春期,甚至成人期,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很多孩子父母将“多动症”误认为仅是精力过盛、好动、吵闹不安,实际上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儿童、少年、甚至成年人的行为和学习过程。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学习和社会交往问题逐渐突出,反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也比较常见。所以对多动症的早期发现、评估和治疗可纠正多数多动症患儿的教育和社会心理模式发展方向。
多动症只是出现在低龄阶段?错!
多动症从婴儿期到成年都存在,只是在不同的年龄段具体的表现有所不同。
婴幼儿期:常常不安宁,易激惹,行为不规则变化,过分哭闹、喊叫,饮食差,培养排便、睡眠习惯较难。
学龄前期:做事情和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不能静坐,爱发脾气,难入睡;有的对动物比较残忍、有攻击破坏行为;参加集体活动困难,情绪易波动或遗尿。
学龄期:注意集中时间短暂,对挫折的耐受性差,对刺激反应较强,学习困难,难以完成作业,有攻击行为,是班上的“小丑”,与同伴相处困难,易冲动,自我形象不好。
青少年期:接受教育能力迟钝,注意力短暂,缺乏动力,办事不可靠,有攻击行为,冲动,对刺激反应过强,有过失行为,情绪波动,说谎,容易发生事故。
成年期:注意容易转移,情感暴发,冲动,与同伴关系难以持久,参加集体活动困难,酗酒,工作不能胜任,经常与人争执或打架,甚至犯罪。(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成年之后多动症爆发,而是幼年时期的多动症未曾治愈,或者未被发现,导致病情延续至成年。)
多动症是先天性的?不一定!
多动症其实是大脑发育的问题,不是说这部分孩子智力有什么问题,绝大部分智力正常,就是很多父母发现孩子很聪明,才未引起重视。
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和大脑皮质的觉醒不足,磁共振检查发现孩子的额叶等脑区发育异常,脑电图异常率比较高。出现异常的原因除了遗传影响,还有孩子母亲在围生期身体出现其他疾病的影响,还有一些危险因素。比如:家庭破裂,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父母性格不良,母亲患抑郁症,父亲有反社会行为或物质依赖,童年受虐待等等。通常在5岁以前起病,大部分在上小学后才被发现。
男孩女孩的多动症典型表现一样吗?有区别!
老师们常常发现在幼儿园大班中总有一两个小朋友无法很好地适应集体生活:他们活动过多,坐不住,不听老师的话,常漫无目的地东走西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吃饭洒一地,午睡时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到了小学后,表现就更为突出,回家做作业注意力也难以集中,动作慢,拖拖拉拉,经常看错题、漏题,考试时越是简单的题越容易错。在课堂上小动作不断,爱逗惹同学,下课铃一响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到处乱跑,满头大汗。
女同学稍显得文静一些,但上课时常玩辫子、切橡皮、咬铅笔、咬指甲,有的像做白日梦一样,听不进老师讲课,这些孩子看起来并不笨,但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心听讲,所以学习成绩较差,常被人们称为“聪明面孔笨肚肠”。
这些孩子大多数应付一、二年级还可以,成绩也还行,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加大,成绩就出现下滑,最后出现不及格,甚至要留级。平时父母、老师抓得紧一些,成绩可能会暂时好一些,但好景不长,不久又依然如故。有的家长可能会问,“我的孩子在看电视、看喜欢的动画片时那么专心,怎么会是多动症呢”,这是因为人的注意分为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多动症儿童主要是主动注意减弱,而被动注意则相对增强。儿童看电视主要是看少儿节目、动画片等,这些节目色彩鲜艳、可动性强,因此多动症的儿童常能专心观看,但这些都是被动注意的作用。如果需要主动注意时,多动症的孩子可能就不能专心观看了。
有关专家表示,多动症的规范治疗需要家长、老师、医务人员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对于多动表现的孩子,要尽可能释放其过剩精力,发掘他们的特长,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而如果多动症的情况长期不能改善,甚至出现冲动易怒的情况,那么家长就需要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