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有了茶。茶,经过了水与火,生与死的历练,与我们相遇。
这部纪录片一开始便“俘虏”了我。尽管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熟悉,甚至很多人如我每天都会喝一杯,知其然可否知其所以然?
报名参加了茶艺的中级学习,茶与酒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茶叶从“神农尝百草,遇72毒,以茶解之”的药用,再到西汉华佗提出“茶能解除疲劳、提神醒脑;从最早的鲜叶生嚼,到把茶叶煮水加大蒜、花椒饮用以及直接煮在饭或者粥里,再到唐朝,有了第一批茶叶技术研究人员,将茶叶制成饼。饮用之前将饼打成粉末,像煮饺子一样煮一煮,兴起了唐朝的煎茶文化流行风,一代茶圣陆羽撰写了《茶经》,将中国的茶文化发扬光大并有了标准。
到了宋代,茶叶的技术更上一层楼,人们将茶通过蒸、捣、拍,再用模具将茶叶压成有各种图案的茶饼(贡茶代表:龙团凤饼)。同时又兴起了宋代的点茶文化(看过知否知否的朋友应该看到,麽麽给姑娘们教的就是宋代点茶)。
一唐一宋,构成了茶在古典中的巅峰,同时,新的制茶工艺也拉开了帷幕。明代朱元璋废除了宋代龙团凤饼的制作,从此散茶轰轰烈烈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民间也开始流行起了沸水冲泡的喝法。喝茶变得简单了,人们又发挥了创造性,发现了龙井,这种冲泡方式能更好的保持茶叶的鲜度和香气。同时饼茶制作工艺在云南蓬勃发展,有了现在的普洱茶。
古代因交通不便,茶叶在长途运输中,发生了各种变化,衍生了现在的六大茶类。
茶叶从制作工艺上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和黑茶六大类。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中国产量最大的绿茶,占中国年产量2/3。
绿茶为不发酵茶(但会有自然发酵的过程,发酵度10%以内)。采摘后直接进行萎凋、杀青、揉捻、干燥(水分在4%以内)。
萎凋:摊晾、褪青褪腥
杀青:通过高温炖化活性酶,使茶叶中的内含物质(茶多酚等)保持当前新鲜状态
揉捻:通过揉,使茶叶细胞壁破裂,促进茶叶在冲泡过程中,内含物质快速溶解到水中;同时通过揉捻给茶叶做造型。
根据杀青工艺不同,绿茶又分为蒸青(用蒸汽锅)、炒青、烘青和晒青,后三种工艺都使用铁锅。
恩施玉露—中国唯一的蒸青工艺茶
产地:湖北恩施
外观:色泽翠绿、形如松针
茶汤:色泽嫩绿,海苔香气
冲泡:揉捻度高、注水轻缓。
炒青工艺
外形看分为:扁、长、卷、圆
1、扁炒青代表茶: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现依然可见到茶园里有18棵树。
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为最。
外观:扁平削尖,色泽嫩绿或呈糙米色
香气:有水煮蚕豆的香气,茶汤嫩绿明亮,滋味甜润浓醇,高香持久
叶底:叶底完整,叶尖朝下,也称倒挂金钩
长炒青代表:峨眉山竹叶青
卷炒青代表:碧螺春
碧螺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
碧螺春最早叫“吓煞人香”,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外观:条索紧细细,卷曲如螺,满披白毫,银绿隐翠
香气汤色: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
冲泡:碧螺春采用上投茶(先倒水在放茶叶)
烘青工艺
烘青茶代表: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是一种珍罕的变异茶种,属于“低温敏感型”茶叶,其阈值约在23℃。春季因叶绿素缺失,嫩芽为白色。在谷雨前,色渐淡,多数呈玉白色。雨后至夏至前,逐渐转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芽叶恢复为全绿,与一般绿茶无异。正因为神奇的安吉白茶是在特定的白化期内采摘、加工和制作的,所以茶叶经瀹泡后,其叶底也呈现玉白色,这是安吉白茶特有的性状。
外观:外形挺直略扁,形如兰蕙;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叶芽如金镶碧鞘,内裹银箭。
茶汤滋味:清香高扬且持久。滋味鲜爽,唇齿留香,回味甘而生津。
晒青工艺
晒青工艺故名思义,茶叶鲜叶通过室外阳光晒干杀青。一般多用于茶叶毛料加工。
绿茶冲泡
1、冲泡水温:80℃至85℃,具体温度不好把握的情况下,壶容量(1-2L)可烧开后静置1~2分钟。
2、注水方式:采用吊水方式沿杯壁注水,注水轻缓,做到水动茶不动。
3、投茶比例:一般1:50,即1g的茶叶50ml的水,常规盖碗150ml,投茶量一般为3到4g(单泡包装基本为4g)
正是绿茶尝鲜季,一篇关于绿茶的学习笔记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喝出每一款茶的最好状态,喝出好心情。
备注:因是学习之后总结的笔记,若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