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读《青年文摘》这本杂志,这本杂志由gongqingtuan主管,指导青年出版总社主办。以前看读者、意林、和格言多,看青年文摘还真的少些,现在拿起来看看,希望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
今天的阅读进度条是7/72页。
今天看了三篇文章,我却觉得各有各的精彩。现摘录原文触动我的内容。
《你比你更精彩》:你迷上了一本书、一首歌、一幅画、一部电影,心里在崇拜那位作家、那位歌手、那位画家、那位导演,崇拜得很深很深。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天下那么多书,那么多歌,那么多画,那么多电影,你为什么独独会着迷这一本这一首、这一幅、这一部?……答案是:与这些艺术家的审美心理高度重合,有一种潜在的文化基因,使你们在瞬间打通了心灵秘径,“暗通款曲”。……这种审美心理,文化基因、心灵秘径,为什么黏合得如此紧密使你难以割含?因为此间半属于你自身。你痴迷作品,是因为然发现了自己的灵魂。
《倪妮:不只有美貌》:在一次访谈中,谈起自己的入行经历,她说:“我错过了很多演员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上来的扎实的感觉。之前那么高的起点,为什么就不该受打击?”她视这几年所遇到的挫折时必经的道路,“这个职业肯定是会露拙的,干嘛不早点让大家知道你有这方面的问题呢?”……有记者问她,之前在演艺低谷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倪妮平静地说:“我一直都没有觉得自己处于低谷。当然也没觉得在巅峰。我一直是在努力寻找自己喜欢的角色,哪怕只是在接到的有限的角色中,我也是在尽全力把它做到最好,我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过来的。”
《当决定捐献遗体时,我治愈了自己》:我明白他们背后的意思——之前他们将所有对“美好”的希望,都投射到了我身上。但当他们发现这些希望成为枷锁时,他们所期许的不过是我能平安。……快递是一封遗体捐献的感谢信,卡片上的话也很应景:“我们对生命的爱,没有什么能够约束。”……我终于明白,之前我总是那么不快乐,是因为我非常害怕自己犯错。我把人生的容错率想得很低,好像稍微踏错一步,以后就全毁了。但我又总是犯错。……但志愿登记完捐献遗体后,我发现虽然前面那些事情我通通都搞砸了,但我的人生其实并没有变得很糟糕,甚至我还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以前知识习惯性的忽略了正在发生的好事,又习惯性地揪住了自己的错误不放,这样的生活状态,让我活的很沉重,每天都在担惊受怕。而改变这种生活状态,我之所了一件事——开始学着不期待结果。……当我们不再期待结果,不去焦虑明天,才能过好今天。
《青年文摘》有自己的wxgzh,同时我看到了还有“青年文摘与写作训练”等多个读写小号,并对所摘录文章进行一一分析。
我的理解是,看来所刊登的文章,都是有可以品味与回味的。所以会用来做阅读和写作训练。
今天看到的这三篇文章就很精彩。
以下是一些具体个人感慨。
《你比你更精彩》:本文作者余秋雨老先生,鼓励大家承认“自己的精彩”。
各行各业的大家都是人,都是从小人物的努力一步步走出来的。艺术是这样,生活也是。
与艺术作品可以共鸣,那么与艺术家也一定会有相似之处。与行业大家有思维认知共鸣,在今后工作学习也会有进步和成长。
余老先生鼓励我们不要忽视自己的内在力量。
《倪妮:不只有美貌》:本文是倪妮的采访论,我很欣赏自我承认的她。
没人说高起点一定不会高开低走,唯一能做的是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
如果不承认自己在高峰,同样的自己也不会在低谷。每个人都会摔跤、露拙、展示不完美的自己,但那是可以进步的、只要踏踏实实,
沉默的时光可能是在积蓄能量,希望每一天都可以加油!
《当决定捐献遗体时,我治愈了自己》:本文让我觉得很真实。有时候父母“美好”愿望的投射会带来子女内地巨大的压力;不快乐和害怕犯错,这就是枷锁。
事情通通都搞砸了,但人生其实并没有变得很糟糕,甚至还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习惯性的忽略了正在发生的好事,又习惯性地揪住了自己的错误不放,这样的生活注定沉重。
尽人事,把结果交给老天吧,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