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A从小在温馨小康的家里长大,父母和谐,家庭幸福。一直受到保护的缘故吧,性格有些任性,也不常和父母交流,偶尔还闹闹小脾气,不过出门在外也会“妈、没钱了!”、“爸、我想买个新手机”,父母自然是辛苦一些也会满足。A不怎么和父母交流,他也觉得没必要,大学时学校收个额外费用才会偶尔一两个电话。A有自己的女友、有自己的哥们儿。平时工作之余打打游戏、约约会,偶尔和同学聚个餐。
渐渐的,A越来越成熟,脱离父母独立的也越来越快,他会自己实习,自己打工,和女友旅旅游,经济上和父母的联系变的越来越少。
“孩子,你还有钱吗?”电话里A的母亲关切地问,“有有有,唉呀,不是说了我有实习工资吗,我经济宽裕着呢……”电话里这样的对话屡见不鲜,有天我们一起去吃饭,A的电话又响了,“妈,说了我有钱呢,你怎么又打电话,好了好了,知道了。”
“我妈总是担心我钱不够,我这么大人了。”我们也都觉得大人担忧过多,聚餐喝了酒后我们一行人说说笑笑的出门去。
“给二宝打个电话,这也是,一个月连个电话都没有。”
“孩子忙,再说,打电话也不知道说什么,不要给她添麻烦啊”
你懂什么,老奶奶从老爷爷手中抢过手机“喂,二宝吗,是妈,你还有钱吗,经济宽裕不,妈不是怕你没钱了么……”
我们怔了怔,小A顿时红了眼眶,那句“孩子,你还有钱吗,是母亲和他电话的理由,是不知说什么又不想他不适的借口,小A从小不爱说话,父母和他沟通常用的那句“孩子,你还有钱吗”是他们之前最多最自然的对话。
他们不知道如何打给你,他们不知道和你说什么,他们只能想从前一样,问问你“孩子,你还有钱吗?”
他们只是想联系你而又找不到好的借口,就像你说的我很好,我用不着你们了。可是作为父母,他们之前因为被我们需要而充满力量,因为我们的依赖而倍感温暖!
从小,我们依赖他们,他们给予我们,种种付出和我们生活交错构成了亲情的纽带,他们不想因为不被需要而淡出你的生活。
不要让我们和他们之间的沟通只剩“孩子,你还有钱吗?”,不要让他们只能这样打开话匣,打个电话给她,“妈妈,我也想你”,“爸,今晚我回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