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红楼随梦”闲聊46)
文接上回。
书画评到这里,我再来段“红楼随梦”:
我见曹雪芹老师写到这一章节,不由地加快了书写进度,见他运墨如神,笔爽韵致,左右逢源。我知道此时老师灵感粉呈,思维真切。
老师的灵感之源,源于生活和对生活的体验感悟。
众所周知,红楼一梦的情形,大多是老师青少年时期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实际经历,再经过天才之笔的提炼润色和描叙,艺术地再现出來。
我还知道,老师一定读过很多“深刻学”著作,如大量的儒释道方面的书籍和论文。因为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这些书籍都是必读必修科目,尤其是书香门弟和贵族家庭的子弟们,可以说,儒释道精神是他们贵族的心理,像征着他们的身份和文化格局,不然就难以交往行事,开口说话。当然,这与个人是否喜欢儒释道并不相干。
老师书写《红楼梦》,如果说生活是一辆车,那么,儒释道精神境界就会让这辆“生活之车”插上了翅膀,使描写中的天地人上下邀翔,境界宏阔深入。
对于我这个穿越几百年的现代人来说,儒释道学问很浅薄,在老师的面前一定很另类了。所以,我面对老师小心谨慎,轻易不敢妄自开口。
于是我对老师说,我想再次隐身到宝玉他们的身边,去体会一下具体的景物,感悟他们的情怀。
老师同意了,同时叮嘱我不得有丝毫暴露,惊扰他们。我答应老师一定尊从。
接着,我再次化解在量子时空中,幻为一束思幽,來到宝玉他们的身边。
我惊讶地看到,与上次我见到他们时不同,宝玉黛玉宝钗他们似乎一下次长大,长高了,脸型也有点楞角,眼神更明亮,衣着也更华丽齐整了。
噢,他们己经不知不觉中度过童年进入了少年期,看上去大约都在十二三岁的样子。我知道,老师在这里省略了他们岁数的过程,而是运用人物的跳跃式发展,截取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经历加以描叙。
我先到了贾母处,但见窗外红梅朵朵,冬鸟唱枝,屋内暖洋洋的,佣人们轻手轻脚的,有的佛前续香,有的手捧暖炉立在贾母的两侧,或者宝玉和黛玉的身后。
宝玉和黛玉正在床榻上玩过家家的游戏。他俩人嘀嘀咕咕,窃窃私语,黛玉一会笑,一会就要抹泪。有时俩人争执该如何玩,就闹起小性,黛玉敏锐执拗,宝玉不定哪句话引起她的别扭,她就落泪,推倒玩具向床榻上一卧,再不理宝玉,害的宝玉推她求饶,哄她,答应一切顺从她,黛玉这才破涕而笑,俩人又接着玩。
贾老太笑眯眯地看着两个小孩,抿着嘴角微笑,她一定是回忆着自己孩时的情景,享受着眼下的天伦之乐。
贵族家的生活富足安穩,心态好的无忧无愁,天天有过节的心情,所以贾珍和尤氏夫妇就借赏梅一趣请客,先茶后酒,谈笑游园,其实主要是讨老太太的高兴。
老师在这里的描写很简单,并没详细描述赏梅宴上的情景。
这就是老师运笔的高深又合理自然之处,聊聊几笔就把贾珍一家人的关係表现出来,这里是一个重要的铺垫。老师描写人物如同登台演戏,有的是敲锣打鼓上來的,例如王熙凤的亮相。有的是走马灯似的登台,如黛玉和薛宝钗一家人的到來。在这里贾珍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儿媳是淡然出场的。
然后,老师的笔触就运到秦氏的身上。奇怪了,宝玉困意上來,秦氏说已给宝玉预备好了房间,这说明什么,是秦氏早有心理准备,细致体贴如微,还是那房间另有隐秘?目前我们不得而知。
老师的叙述手法灵巧自然,他的长篇情节发展型态,仔细领会就像一个复杂的接插件,虽然凹凹凸凸,些许缺位茬口,但没有一处是闲置的,最后总能对接完善,令我们吃惊。
那幅“燃藜图”和对联说明什么: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我见到这画和对联也被震动了,画面是红火燃藜,画风生动凶险,对联是榜书大的字两挂落地,字体雄浑,苍劲有力,落款印章都不明确,一看就知,这幅画和两幅对联,一定是位淌过大河大浪的人绘画撰写的。充满着博击之力和江湖娴熟的老辣味道。
秦氏能喜欢这画和对联?还是她丈夫贾蓉喜欢?秦氏一个“袅娜纤巧,温柔和平”的小媳妇,不可能喜欢,而她的丈夫贾蓉岁数也不大,事故小,也不可能出自他的绘画和撰写。那是谁的作品呢?我们又不得而知。
反正贾宝玉看了就倍受刺激,烦燥可能还有些害怕。因为宝玉的骨子里喜欢的是女秀清柔,与图画和对联所显现出的内含格格不入。
于是秦氏就把这位小叔领到自己的房间……
(各位文友:我的毛笔小楷書畫评《紅樓夢》与我写的“红楼随梦”是同步进行的,受小楷书写进度的限制,所以写到这只好告一段落。)
下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