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推荐的一本网络小说。从网上扒来了word版本,居然有6000多页。好在喜马拉雅上有有声书,也听了快一个月,800多集,终于算是“看”完了。
小说从一个小中医大夫曾毅讲起,开篇,刚去当实习大夫,便出手治好了让一杆专家医生都无法治好的省长夫人的肠胃病。第一步入了省长的眼,算是自己的第一个靠山。他的医术像是一块敲门砖,很多次的巧合,碰到了很多有疑难症的大人物。从省长,到部长,再到那些北京的老将军,靠山越来越多,关系网也越来越大。而小大夫也离开了自已的大夫行当,从保健局专家到扶贫办主任,再到开发区主任,一县县长,公安局局长,所到之处,都能干一翻大事出来。
当然小大夫的大理想:一是推进国内的中病事业发展,二便是“上医医国”的理念,为政一方能带给人们的利益从数量上就远远超过了医生所能治的病人数。书中举了华佗和张仲景的例子,华佗治病求人,最终被病人所杀,连他的医术都没有留传下来,而张仲景为一方父母,不仅施惠于当地的百姓,他的《伤寒论》流传至今几百年又不知救了多少人。“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每每听到小大夫秒手治癒了怪病,就恨不能身边就能有这么一位神医。现在医院的大夫大多都只能靠读化验单看病了,而且常常病都医不好,更别什么上中下了。
小大夫当扶贫主任,帮贫困县创出“将军茶”的高端茶叶品牌。当开发区主任吸引了十几个亿的投资项目,可以算是干什么什么成。一方面有个人能力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和这些大靠山多少有些关系。小大夫是在体制内,关系的影响更明显一些,可又一想,放之他处又何尝不是一回事呢。认识不认识,熟悉不熟悉,平时小老百姓办事不也同样体会深刻么。
不知应该如何来划分这本书的类型,虽然描述官场内的较量占了很大篇幅,但也不能完全将它归类为官场小说。同学和我看完的共同感受都是,说话前要三思,听别人的话也要想着话里是不是有另外的意思。继而反思自己之在在公司的人际关系中是不是就是一个傻甜白,对别人那眼神和话语中的其他意思完全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让人想想都觉得很悲哀。
对于能力和利益。
小大夫这一票走过来,会得罪一些人,于公于私,都有。当然也有那些看你不顺眼总想下绊使坏的人。如果平衡和解决与这些人的关系?
在小说的后期,小大夫从A市被调往B市任农委主任。而之前AB两市在竞争高铁的线路,小大夫最终从B市的嘴里抢回了铁路的途经线路。小大夫被调往B市其处境可想而知,初至,市长都不愿意整天看见他,给他重新分了办公楼直接让搬出了市政府大楼。可后来呢?小大夫在农委干得风风火火,甚至几次帮市长大人解了大围。不管过去如何,只要能帮老板排忧解难,以前看不顺眼的也能变成顺眼的,还能成为老板的得力干将,这种手下换做谁谁都喜欢啊。
而对于那些故意下绊子使坏的,小大夫回回与他过招,既不让他人沾了一占便宜去,还要让对方记得住痛。记不住的,就打到记住为主。也就有了那么一些曾经与他为敌的,最后被他打怕,又回来找他合作的。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长久的利益。这也是小大夫让人佩服的地方。能把所有人都很好地聚拢在自己的周围为自己所用。
书里的另一些内容多少提到了官二代和官三代的生活和社交。昨天同事讲了一个故事,上周公司年会在桂林,有个向贫困小学捐赠的环节,市场部的同事曾经想选一名学生来我们年会晚宴的现场做个发言,却被学校方面拒绝,原因是害怕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好的影响,因为他们与我们的处境相差的太多了。而对于官二官三来说,我们所在的层次也许就和那个贫困小学一样,无法想像出那个阶层的世界。
用一句时髦的话,阶层限制了我的想像。
小屁民的日子,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