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是我国近现代绘画大师,他的艺术成就鲜有人能超越,
但有一个人却让齐白石也自愧不如,他就是萧龙士。
“农家出身的艺术大师”
萧龙士出生于1889年,安徽萧县人,原名萧品一,农家出身,祖父萧述福爱好书画但终生务农,父亲是个木匠,在当地有些名气。
也许是受祖父的影响,萧龙士特别爱好绘画。
自八岁入私塾后,就开启了一生绘画的生涯。
读书时,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他最喜欢做的就是将一层薄薄的纸蒙在课本的插画上,把插画描绘出来,久而久之,厚厚一本教科书竟被他描了个遍。
有时,他觉得描绘插画没劲,还会把自己在上下学路上看到的路边开的小花,天上飞的小鸟给画下来,画的有模有样。
祖父本就是个喜欢书画的人,看到萧龙士对绘画的兴趣如此之高,心里甚是高兴,为了提高萧龙士的绘画技术,他时不时的就到别人家去借画谱让萧龙士临摹。
后来,萧龙士考入了萧县师范讲习所,毕业后当了一段时间的老师。
1921年,萧龙士在朋友家认识了李可染,当时的李可染年仅十四岁,但两人由于喜爱绘画,迅速成为了好朋友,常有往来,而李可染则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萧龙士日后的贵人。
“师父齐白石自认不如他”
当时刚过而立之年的萧龙士名气不算大,但他的绘画艺术却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高度。
1924年,现代著名画家、教育家潘天寿第一次见到萧龙士的作品极为赞誉,称萧龙士是“江北第一画家”。
这样的称赞对于萧龙士来说是莫大的荣誉,毕竟江北画家众多,能被称为第一实在不简单。
见到潘天寿的第二年,萧龙士从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学校毕业,刘海粟亲自致辞,蔡元培到场祝贺,一时风光无限。
不久,萧龙士便将自己的名字从品一改成龙士,意为“龙城一士”,龙城是萧县古称。
在后面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萧龙士办过义展,参加过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拜见了于右任等诸多名人也当过一段时间的教师。
随着年龄的增长,萧龙士的绘画功力日渐长进,名气也越来越大,可他却深感自己学习的不够,强烈的求知欲又驱使他迈出新的步伐。
1949年,已经60岁的萧龙士打算再“折腾”一下自己,于是,他带上行囊去了北京,在李可染的介绍下,他第一次见到了齐白石。
见齐白石的那天,他特意带了几幅比较满意的作品,希望能让齐白石指点一二。
没想到,齐白石看后他的画后竟连连称道,并当场挥毫,在他的一幅《荷花》上题道:“此萧龙士先生所做,未见其人,也未见其画,国有此人而不知,深以为耻,想先生不曾远游也。”
第二年,他正式拜齐白石为师。
说起来,萧龙士在此之前确实没有去过太多地方,但齐白石的反应还是让人吓了一跳,毕竟他在当时已经是鼎鼎有名的大画家,能对一个只见一面的画家说出这番话确实有力的证明了萧龙士在绘画方面的成就。
“高德高艺成就百岁高寿”
拜齐白石老人为师后,萧龙士的名气更大了,但他却从不问这些琐事,而是一如既往的绘画。
可以说,萧龙士一生都在与画打交道,这是他作为一个画家最好的成就,但他却也曾像鲁迅一样把手中的画笔当成枪杆子。
1937年,抗战爆发,萧龙士以画笔为武器,宣传民众,动员抗日,先后在徐州、南京、镇江等地,举办书画义展,将收入捐给抗日救亡工作。
1951年,何香凝等著名人士发起“抗美援朝”,吁请艺术家拍画义卖,正在北京学习的萧龙士毫不犹豫地拿出身边所有的包括齐白石给他题款的珍品献给义展,这是他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好的成就。
1982年,已经九十多岁的他还曾为杨振宁作画一幅。
萧龙士是画家也是教育家,他总是在教学之前先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其实,萧龙士本身就是一本做人的教科书,这一点从旁人的评价中即可看出:
刘海粟:比其人其画,为花中兰蕙,有古君子之风,令人肃然起敬。
冯其庸:萧老,画师也,人师也。
安徽美术家协会主席赖少其:萧龙士先生善画幽兰,其兰翩翩有君子之风,千姿百态,妩媚多娇,使人肃然起敬,我们敬重萧龙士先生,不仅因为他年高艺精,还因为他品德高尚,为人谦虚自约,处事豁达大度,待人和蔼可亲,人们常说,画品则如人品,诚然!
黎光祖:萧龙士先生乃声名远播、德艺寿三高之大师也,先生之德如日月经天,为人所共仰。
论艺术成就,萧老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众人钦佩,论个人品德,他在荷花图上题的:“出生于污泥,岂有不染尘,叶新花更红,贵在常洁身”便是最好的写照。
萧老一生致力于大写意花鸟,作画用墨尤为厚重,主张无论字和画,都要厚重,只有厚重的功力才有厚重的笔墨。
依我看,厚重二字更像是对萧老一生的描述,绘画几十载,作品三万幅,这比他的用墨厚重的多。
1990年,103岁的萧老在合肥与世长辞,他的高德、高艺终成就百岁高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