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升平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今早班会,听晓雨教练讲解《论语·子路》这个章节时,让我忽然想到了之前看到过的一个故事-“棉花糖的故事”。
1972年,斯坦福大学的米歇尔博士进行了一个被后人称为“棉花糖”的实验。他将一组四岁大的孩子集中起来,给毎个孩子发了一颗棉花糖,并对孩子们说,他会在20分钟后回来,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可以吃手中的棉花糖,如果这段时间孩子们没有吃手中的棉花糖,他将再奖励他们一颗棉花糖。二十分钟过去了,米歇尔博士回来发现那些禁不住棉花糖诱惑的小孩,吃掉了手中的棉花糖,而其他一些孩子则耐心地等待着米博士回来。
米博士没有就此终止这个实验,而是在接下来的十四年里继续研究这些孩子的情况。他的研究结果让人相当惊讶!那些当年耐心等待,没有立即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在美国高考的成绩要比那些立即吃掉棉花糖的孩子高出210分,而且这些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更強,在个人与专业方面都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这些高分孩子展现了一种名叫"延迟满足"的情商技能,他们愿意在得到更多奖赏之前继续等待;而那些立即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则体验了一种追求"即时满足"的心理,那就是我想要吃,而且现在就要吃。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棉花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那些具有长远且淸晰的目标,并懂得"延迟满足"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那么和大家分享"棉花糖"的故事,和我们践行易效能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最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根治"拖延症"?关于这个问题,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能会给出一千个不同的答案!大道至简,我想还是从拖延症的危害、成因和对策三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想必很多人和我一样,在为梦想奋斗的路上,经常因为自己的拖延,本来可以高质量完成的任务,总是要拖到最后一刻匆忙赶工,加班加点,草草了事。因为事前考虑不周,完成仓促,没有预留必要的检查时间,导致交付的任务老板和顾客不满时有发生,严重时会影响到自己的职业升迁和订单丢失。"拖延症"潜在危害之大,事实上很多人浑然不觉,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总喜欢把克服拖延症挂在嘴边,而没有真正重视的首要原因!
"人都是有隨性的"大多数人会这样为拖延症来辨解,似乎这就是人的天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细想一下,也不尽然,原因很多。比如,对不能按时吃掉青蛙的后果严重性预估不足、对马上去吃青蛙的信心不足,总是喜欢先做轻松、快乐的事情,满足一时之快!
"拖延症"表面上看是自己自律不够,时间掌控不好所造成的,而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心理原因最终导致的结果,换句话说做事喜欢"即时满足"的人,比愿意"延迟满足"的人更容易患上拖延症。举例来说,学英语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想学好英语需要毎天花时间坚持去训练自己,短时间效果可能不是很明显,整个过程也会比较辛苦,掌握"延迟满足"情商技能的人,不会拖延,会每天坚持去学,而喜欢"即时满足"的人则会找出各种理由,一再推迟学习英语,二人一天的差别不明显,一年以后二人的差距却是天壤之别!
表面的拖延,或者说智商层面的拖延症,可以通过易效能的方法,如速效救心丸、瑞士奶酪法等技术手段去解决。这些方法固然不错,但如果你不愿意去使用,或者说你做事的态度属于"即时满足"型,你还是摆脱不了拖延症的厄运!
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你将态度和思维进行转换,始终对目标和每天的青蛙抱着"延迟满足"的心态,你就能够做到"以终为始",每天去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少做或不做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你这样坚持去做,你会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拖延症"也会离你越来越远,你终将成为时间和命运的主人!
一沙一世界,转变就在一瞬间!告诉我,现在的你还会是那个立即伸手去拿棉花糖的小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