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碎碎念:两年前,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这一生,属于旅行的时间究竟有多少。10年?或许夸张了吧,maybe。今天在这里交出,另外一份答卷,是我给,入行两周年的礼物。感谢那个依旧,爱生活,爱浪的自己。我们只有这一生,又没有别的时间。
一辈子,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来睡觉的,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用来工作和娱乐的。但我们从未想过一个问题:这一生,旅行的时间有多少?
总觉得来日方长,总以为一切来得及。但其实,我们旅行的时间大抵只有十年而已。你一定很好奇是怎么算出来的,答案竟然是……
记得,小时候的我,都是爸妈带着到处逛,即便有时他们还很不情愿,抱怨我这个小屁孩打扰了他们的“蜜月旅行”。多年后,我指着泛黄的照片,有了和死党吹嘘的证据。哎,那个地方,在我小的时候爸妈带我去过,也,仅此而已。
这是我最早的旅行经历了,不过我从来不会承认那叫旅行,最多算是在爸妈的度假中插一脚。
后来的后来。
六年中学时代,中考过后高考接力。读书时,就被课本上的一切给迷住了,从1942年哥伦布带上87名水手从巴罗斯港出发时,从读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故事时,从一个又一个陌生新奇的地名开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环球世界的梦想,就在那时,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环游地球八十天》征服了和我一样,一心想要勇闯天涯的少年们,八十天就可以把地球转个圈,太酷了。我们有一生的时间呢,一切来得及。
是的,年轻时的我们并没有很多钱。一曲《我要去桂林》唱出了我们的心声,“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钱和时间,从来都不会成为出发的阻力。
或许是他处醉人的风景,或许是诱人的美食,或许是在路上的感觉,更多的可能是,我们对于世界的探索,从未停止。
纵然这个时代显然已经不存在远方的概念,心中的世外桃源早已有人踏足。但每一次出发,就连爬个长白山,都有带来“快乐荷尔蒙”的增加,即便18岁以前的我,还没有出过省城。不过,远方,好像也并不需要很远。
是什么时候开始真正旅行的?
中国的间隔年远没有国外盛行,毕业后可以有一年的时间不工作,出去自己赚钱旅行,而中国的大学生大多是从大学开始旅行的。
刚开始和朋友穷游,虽然没什么钱,有时还要朝家里要,逐渐变成兼职赚钱去旅行,那个过程后终于明白了旅行的美好是,身未动,心已远。
为之付出的努力,是拼命赶业绩,是多做一份兼职,是一份意想不到的结果。有了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登山,第一次看海,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和陌生人挤在胡同的旅馆里……
几十个小时的硬座也无所谓,出行次数多了慢慢地学会了抢特价机票,也逐渐懂得了旅行的意义,看过太赞的风景,体验过目的地的风土人情,融入本地人的生活,试着做一些挑战,即使那些不敢做的亦或是不屑一顾的。
大学毕业后,有的人,把工作当成了不旅行的绝佳借口,平时工作忙的焦头烂额,好不容易有了假期又抱怨热门旅游目的地人太多;有的人,工作和旅行合理的安排,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
身边的朋友常常跟我吐槽,去旅行好浪费钱哎。我都会很直接地反问一句,不去旅行,那你浪费了多少个假期?
港剧里说,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做,以后也不会做了。错过的,终究找不回来的,青春不再,丢掉了原有的资本,抛弃了本可以更精彩的记忆。就像一个个小长假,过去就是过去了,下一个,总感觉是借来的。
今年我二十七八岁。工作两年整,做着一份曾经梦想,现在热爱,与旅行有关的工作。
接触到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对于世界的认知也渐渐改变。接触的人越多,越发现,三十岁的旅行哲学,是三观的重要体现。有了经济能力、有了肩上的责任义务,旅行也会变得有些不同。
水千里,山万重,凉月满天,念念不忘。
同样的风景,同样的文物古迹,会有从探索、学习、理解到最终接受这个世界的变化。
可能不再是为了一顿重庆火锅,专门飞一趟重庆;不再是为了看一场日出,带一家老小深夜一起爬山;
相反的,可能是带家人躺在床上看夕阳西下,听海浪拍岸,看漫天星辰落在大地。可能是和三观同、心智相当的人一同出行游学。
十年,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是20-30岁?是30-40岁?这个答案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
你,打算何时再出发?
一辈子,最多也就能拼凑出来的旅行时间,
只有十年而已。
我们只有这一生,又没有别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