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这三个字母向来是质量保证。
去年末为纪念阿婆(阿加莎)推出的三集迷你剧《无人生还》,以敲骨吸髓的利益绞杀。
让我们即使早知道谁是凶手,还是盯着屏幕挪不开步子。
而Sir今天要说的一部,同样如此。
BBC出品。
片名道破结局。
欲罢不能。
如果你喜欢《无人生还》。
那你一定不能错过——
《罪恶之家》
An Inspector Calls
豆瓣评分8.4(比《无人生还》8.2还高)
IMDb7.8
不少人直接甩出五星好评。
故事发生在1912年,英国北部城市布伦利。
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
在资本家比尔林豪宅中。
一家人正为女儿的订婚举行庆祝晚宴。
与此同时,据比尔林悄悄透露——
他还即将封爵。
但没过多久,这份喜悦就被一位不速之客打断。
一名自称古德的探长,前来调查一个年轻女工艾娃的自杀案件。
这个女工两年前曾在比尔林工厂做事,因带头罢工被开除。
探长带着一张死者生前的照片,对在座所有人层层逼问。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故事。
彼此犯下的小罪,互为因果,最终,化学反应出无可挽回的恶。
而这种罪恶,又脱不开每个人的性格。
比如——
比尔林先生的贪婪。
女儿希拉的嫉妒。
女婿杰拉德的薄情。
比尔林夫人的自负。
儿子艾瑞克的懦弱。
正是这些几乎存在你我身上的瑕疵,一步一步,将一个少女推向深渊。
悬疑片知道越少,看得越带感。
Sir就不多言。
整部电影场景寥寥无几。
70%以上的剧情,发生在客厅。
这极其考验叙事技巧与表演功力。
尤其是后者。
好在,每个演员身上都自带影帝/后光环。
探长由大卫·休里斯饰演,他最广为人知的角色是《哈利波特》里的狼人教授。
其实早在1993年——
大卫·休里斯就凭《赤裸裸》击败《霸王别姬》的张国荣,拿下第46届戛纳影帝。
大卫·休里斯在剧中饰演探长一角。
他洞悉一切,但不动声色。
像这种轻扬嘴角的嘲笑——
不仔细看,根本难以察觉。
米兰达·理查森饰演的比尔林夫人。
没错,正是《无人生还》自以为是的老妇人
反转瞬间摧毁的自负,演绎得十分到位。
不过,最让Sir印象深刻的是常常暴怒的比尔林。
鼻子比尔康还有戏。
演员,是维持戏剧张力持续紧绷的第一道锁。
就《罪恶之家》而言,单是表演,已让人沉醉。
当然,不止表演。
该剧早负盛名。
改编自约翰·博因顿·普里斯特利1946年发表的同名话剧——An Inspector Calls。
自1947年在伦敦西区连演10年。
和连演57年的《捕鼠器》、连演20年的《黑衣女人》一起,被誉为“伦敦西区必看三大名剧”。
去年原剧首演70周年之际——
BBC特意将其改编成电影,并选在9月13日上映以纪念作者诞辰(1894.9.13)。
以经典重制为主题,BBC去年九月共祭出四部。
L·P·哈特利的《送信人》、洛瑞·李的《萝西与苹果酒》,以及D·H·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从左至右)。
都是英国文学史上名著。
《罪恶之家》评价最高。
文学改编电影并非易事。
文字可以不拒笔墨去刻画人物起伏挣扎的内心。
但对以画面为载体的电影而言,难以实现。
来自爱尔兰的女导演艾斯林·沃什驾轻就熟。
她此前就成功改编过萨拉·沃特斯同名小说《指匠情挑》。
豆瓣8.9。
这次改编,艾斯林·沃什继续以精炼笔触,将近十万字的文字,浓缩在87分钟。
删减大段大段的台词,通过人物细微的反应,提心吊胆。
比如女婿听到黛西这个名字时——
微微扬起的头。
表情出卖一切。
以蒙太奇,将悲催与欢乐交替呈现。
VS.
也加剧了悲剧的浓度。
必须承认,为追求强烈的戏剧性,《罪恶之家》难免失真。
导致一些人给出差评。
用一连串匪夷所思的巧合,来满足虚伪的中产阶级道德优越感,真恶心
甚至还有人说,女主太作,罪有应得。
但Sir必须说——
所有不看时代背景的影评,都是耍流氓。
联想到当时社会,这个“自杀”的年轻女工,至少有三重含义。
首先,她是一个工人。
18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大生产带来的劳动力不足,促使资本家大量雇用女工,她们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资水平却更低。
1912年的英国,终于爆发100万矿工大罢工活动。
这是英国历史规模最大的罢工。
它最终催生了最低工资法令的出台,这一法令一直延续至今。
但是我们的工资在过去两年却丝毫未动
其次,她是一名女性。
19世纪的英国有句名言——
丈夫和妻子是一个人,那个人就是丈夫。
你从她那里得到了想要的,接着又抛弃她
最后,她是人类(的祖先)。
如果说在剧中早知早觉的警探,Goole(古德)是god(上帝)的化身。
那受害者艾娃,其名Eva显然来自于伊甸园的夏娃(只是音译不同)。
当时的英国社会,功利主义风靡于统治阶层和普罗大众。
整个英格兰就是追逐利益却没有限制的“自由国度”。
而原作者JB·普里斯特利,是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他参加过一战,又是反战人士。
对资本家恨多于爱。
不难发现,比尔达夫妇就是高高在上的资本代言人。
他们凭借(或许)优越的出身,占据了有利的社会资源,并以此攫取更多财富。
在这些贵族看来,社会是有阶级的。
而财富与地位,是个人能力的体现。
所以,那些混不好,不上道的,都是庸众。
他们所犯下的错,是罪大恶极的么——
恐怕谈不上。
但也正是这种傲慢,酿成了最终的苦果。
是时候说破一件事——
一个人的所得,都是由他的能力和努力决定的吗?
答案并非不可动摇。
假如一个人生于贫穷或战乱,那他天资如何聪颖,后天如何勤奋,他都有可能因为得不到好的教育,机会,而终其一生碌碌无为。
所以,曾为世界首富的巴菲特会说——
我很早前就用了一句话来描述自己——我很幸运。我是出生在美国。成功的概率为30比1或40比1。我与生俱来就有一些幸运的基因,也恰巧出生在合适的年代。要是我出生几千年前的话,很可能成为那些凶猛野兽的午餐,因为我即不擅长奔跑也不会爬树。
在《圣经》中,人最大的罪,就是傲慢。
片子所安排的一连串巧合,看似在审判比尔林一家。
实则拷问我们所有人。
当人人自私自利,为富不仁,为穷不忿时。
战争,就不远了——
今日的中国,和100年前的英国,不乏相似。
就像豆瓣网友@白煮蛋所说——
你依然可以在富士康工厂找到无数个艾娃,
也可以轻易地在东莞遇到无数个黛西。
这不是一个凄凉的故事,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这也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原因。
无论过去多少年,这些苦痛的教训,一样在新时代里嗡嗡回响。
最后,想看的,B站就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