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少年时就已通晓经史子集,四十岁已经通读三遍八千卷的大藏和一万多卷的道藏,此外还广泛涉猎中医、易经玄学、奇门遁甲、五行八卦等。究竟他是怎么做到这样不可思议的读书量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听听南老自己是如何解密学问之道的吧。
一、学问并不是知识,而是养成完美的人格
什么叫做学问?现在很多人都有误解,误以为知识越多就是越有学问,或者学历越高就是越有学问,这是不对的。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一书中明确指出,“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也就是告诉我们,事实上学问并不是知识,知识充其量算是学问中的一部分。特别是现代教育,流水线生产来的大学毕业生,无论是本科生也好,研究生也罢,如果按照古代人关于学问之道的定义和标准,只能证明这个人是通过了某种专业训练,取得了某一专业的认证资格而已,但这并证明这个人就一定有学问。
另外,还有些人会说,既然,学校科班教育出来的不叫学问,那么如果一个人很有天赋,比如死如泉涌,妙笔生花,写的文章一级棒,这个算徐文吗?
南老说,对不起,这个只是文学好;其他类似,画画一流,也只是艺术好,或者弹琴一流,这些都不算是学问。那么有人就要纳闷了,这些都不叫学问,那么天下谁才算有学问呢?认字的都不一定有学问,那文盲岂不是更没学问了!?
南怀瑾先生说:其实啊,一字不识的人,一个文盲,哪怕他一天学都上过,连小学都没毕业,但是如果他为人处世,办事能力很到位,我们就说他才是真有学问。为何呢?学问学问,就是学学问问,问问学学,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大师孔子在《论语》中说的:学问啊,是以培养完美的人格为目的的,他是以人格行为为基础的。而且孔子之后,中国几千年来的教育,都是这个同一目的,就是以人格教育为第一,这才是学问的道理。所以,孔夫子的接班人,亚圣孟子公开的说,有没有学问,不在书读得好不好。
二、学问没有别的,“求其放心”而已,也就是求其放下
有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偷懒的人,一听这个话,兴奋了。(。・∀・)ノ゙嗨,早说啊,这不就是读书无用论嘛。既然读不读和有没有学问没关系,干脆就拿着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孟老夫子的话当作挡箭牌,书就不读了,这是曲解圣义,不是欺人,简直就是自欺。
需要知道,年轻人社会阅历有限,如果样样事情,都让你自己摸索,自己在实践中感悟,那个效率太低了,当代的教育模式,虽然有弊端,但是他提供了一种,让年轻人,在较短的时间里,集中老师和同学共同教学的方式,传授你前人的经验和技巧。帮助你未来进入社会,获得一块敲门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是帮助你入门做人做事的方法。如果你在该读书的时候,放弃了这个机会,未来还是要补这个课的。可是等你工作了,成家了,你能有这么完整的时间学习吗?很难。
同时,我们强调,你光是学了做人做事的方法,而根本没有在实践中去检验,去应用,那就谈不上你有什么感悟,或者即使实践了,可是心不诚,不够努力,也就是没有达到人格行为的标准,也算不得是做学问?
下面敲重点了。懂得了什么才是学问。就要明白做学问的正确方法,没有别的,孟子说,“求其放心而已矣”。也就是能够,在实践中找回自己的真心,放在浩然之气中,让你的真心永远清白明净,培养你纯粹高尚的气质,这才是中国学问的精华。
曾经,儒家关于“求其放心而已矣”,有另外一种解释,南怀瑾先生表示不同意。这种解释的代表人物是南宋的理学大师朱熹,朱熹很了不起,但是他关于把“放心”收回来,解释为是把放出去的、散乱的心收回来,把这心朱熹放在腔子里,给定住。但是,南老认为,腔子里的是心脏啊,拳头大小,如果这种心也放进去,那种心也放进去,心脏岂不要爆炸?所以南怀瑾的解释是“放心即放下”,“求其放心”就是求其放下,把一切的恶念、邪念、杂念、妄念放掉,保持夜气,那么正心、正念,自然回来了。而朱熹的解释,只说了一半,并未说得透彻。明朝有一个人写有《幻想诗》,其中有两句说:“一念忽回腔子里,依然瘦骨倚匡床。”幻想了半天,一念回来:“算了罢,这些都是幻想,还是一把瘦骨头,靠到床上睡觉去吧!”
那么通俗的来说,就是人人应该求其放心。放心之道,首先不要让自己的心放逸,被外在的物质诱惑,花花绿绿带跑了,能够常保此心的专一和定力;另外,还要把各种无关紧要的思想、烦恼,统统放下。为何要这样做呢?秘密在于,如果你不具备这样的修养功夫,你永远找不到真我,你也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谁,活一辈子白活,该感到遗憾。如果“放心”这个词不好理解,换句话就是养心,是修心养性的道理,都市人修行的第一步,先要治心,去掉心上的染污。
三、求其放心就是不即不离、各安本位
其实啊,孟子讲的治心之学:“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在普天之下,不管哪个宗教、哪种哲学,都是相似的,这个方法也是治心的基本起步。
有了这个基本功夫,你才能认识自己的心。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认识,又何谈认识别人,啥都不认识,又何谈为人处事的智慧修养呢?所以,中国的文化讲的是学问,不是知识。人嘛!开始都认不得自己的心,不知道如何做人,因此就要“学”。不懂!向老师请教、向同学、同事请教,这就是“问”,最初,古人称为“问学”,宋朝以后,又改名为学问。可以说,人活在这个人生的大道上,要多问、多听。注意哦,问了听了做什么?不是当知识用,耍花样的,那个对你没用。
甚至我们说,把知识当作学问,肆无忌惮的好学泛滥,知识愈多,妄想愈多,你的大脑就混乱了,时间就了,人就变成了两脚的书橱,百无一用是书生,那么痛苦很大。所以,不要觉得知识就一定好,知识好吗?翻翻历史,世间上的大坏蛋,知识分子居多,比如秦桧,严嵩等等。就算没有做违法乱纪的事情,知识多的人,往往滋生骄傲的情绪,看不起别人,骂人家笨,相反,社会上比较可爱可敬的,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的,往往是蠢人、笨人居多,因为他们谦逊,实干,有规矩,是真的有学问!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求其放心而已”这句话,前面讲了,很简单,就是“放下”!放下,并不是把放开的心收回来,死死定在腔子里;而是不即不离,各安本位,孟子说啊,普通每个人要么头脑散乱,要么终日昏迷,我们努力做学问,就是要把在外的狂“心”,妄心回归本位,这就是真正学问功夫。
这个观点,也类似于佛家的观点,他们把我们的心分成三段:“过去已过去”,过去心已经过去了;“未来犹莫算”,未来还没有来,不必杞人忧天;现在呢?你放轻松点,自然点,很清静、很安祥,自然就不求而放心了嘛!这是初步。
中国有句俗话说:“没有问题,请放心好了。”这放心二字,蕴含着大秘密,如果我们修行学问的人真能放心,那就好了。你也不要刻意求清净,因为本自清净,何须更求清净呢?把清净也要放下,把放下更要放下,放到无可放处,这就是你安身立命之处。
文章的配图来自网络,如果不可用此图,请联系 八卦六爻 陈刚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