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对于徐志摩的认识,仅限于那一首《再别康桥》,里面那几句,写得多么潇洒: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几天抽空看了徐志摩的一生,他对于文学、创作诗词这一块,无疑是执着的,可看出他很努力,上进心很强,求学道路永无休止,一直走在路上,争取与最出色的文人见面,聊天,从而产生共鸣,有所学!
他的才华是不用置疑的,但他的感情给我的感觉是一塌糊涂,令他十分痛苦。与他纠缠过的共有三个女人:张幼仪,林徽因和陆小曼。
张幼仪,是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父母帮他寻找的婚姻,结婚前,他是很反感这种封建时代的婚姻,但迫于父母的压力,只能回家跟素未谋面的张幼仪拜堂成亲,张幼仪给徐志摩第一印象是:很土。他觉得人是应该追求美的东西,因此,很不喜欢张幼仪。尽管如此,还是与张幼仪过了几年和谐的日子,也有了他的第一个儿子。生了儿子后,他有了出国深造的机会,豪不犹豫,与父母商量后,继续踏上求学之路,留下了对他依依不舍的妻子。
独自一人在国外的徐志摩,思亲之情油然而生,寂寞难耐,于是,三番几次写信回家要求家父送张幼仪前来陪伴,直到张幼仪快要来到之际,他认识了林徽因,她是美丽的,娴静的,很是符合徐志摩的审美观,徐志摩很快找回了内心的那份追求,常常与林徽因交流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日子长久了,徐志摩对林徽因极大地产生爱慕之心,经常约其见面,写信告之,甚互至为其离婚,相反,林徽因尽管对徐志摩有好感,也没有多大表现出来,她始终觉得他不是她的归属,时刻保持着距离,林徽因永远也不会忘记,张幼仪坐上船离开那一时刻的眼神,是多么的绝望与痛苦。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慕一直没放弃,直至听到她结婚的消息,才绝望地选择面对现实,这时的他,是多么的痛苦,有种生无可恋的感觉,唯有将精力放在书社上,才更容易渡过难受的日子,直到陆小曼的加入,徐志摩又重新开始了对爱情的执着。
要说张幼仪相貌平平,知书达礼,稳重持家的,林徽因娴静美丽,怡容大方,而陆小曼不仅美丽,而且是奔放的女性,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一下子吸引了徐志摩的眼球,遗憾的是她是有夫之妇。他们的交往,在世人眼里是不堪的,因此,受到了重重阻挠,父母的不认同,丈夫的严管,最后陆小曼被软禁,都令徐志摩极其痛苦,但他仍不放弃,不停向陆小曼写信,表达自己的爱慕,向她的父母写信,说服他们接受他,不管别人怎么说,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追求,过程极其难受。最后陆小曼离婚了,她与他结婚了。
现实总是那么残酷无情的,婚后的他们过一段舒心的日子,但现实告诉他们,各自追求的生活不一样,徐志摩追求恬静优雅的生活,与书为友,与书谈话,这样乏闷的日子,他觉得很有意义,那是精神上的追求,而陆小曼习惯了大都市上海那种夜生活,经常往返于戏厅,歌厅,夜生活极其丰富,最后甚至染上鸦片,钱如水一样,拼命往外流,而徐志摩只能拼命赚钱养家,尽管很累,内心很痛苦,也不吵不闹,因为这是他辛苦追求的爱人,怨谁呢?
我想他的内心是渀溃的,因此,有时候选择外出交流,借此来逃离现实,最后一次坐飞机,那是他36岁那年,坠机那一刻,我想他感觉到放松,因为他活得太辛苦了,诛事都不是十分如意,就像一次解脱。
看完徐志摩的一生,我敬佩他的才华,对于学习一点也不马虎,求学一直向前看,但我不崇尚他感情的追求,用情至深害了他一生的发展,我想凡事不必太执着,就如他自己所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