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视频、图片刷爆了朋友圈,各种晒:晒孩子,晒学生,晒亲戚晚辈。各种炫:炫宝贝,炫学校,炫美食靓衣。
我们辛辛苦苦半个月,累惨了老师,累坏了孩子,累垮了家长,终于在31号下午把这份“六一”大餐摆上了餐桌。
就连我们家李老师都k了一首《青春日记》来回忆自己的美好时光。这样快快乐乐过自己节日的日子已经远去很多年了:那时的我们小得就像操场上的树苗,那时的六一是我们堪比过年一样盛大的节日,那时候我们是按照抽签顺序每个班进行表演,班级表演包括保留节目——广播体操表演,班级一支歌,班里的文艺节目。
那时候穿的最多的服装就是白短袖、蓝裤子、白球鞋,腰上系着宽宽的黑腰带,当然了这服装都是妈妈们亲手缝制的,总感觉穿上特神气!老殷校长是个说拉弹唱、爱好广泛、又爱热闹的人,他早早地就张罗着大家准备“六一”的节目了。那时候不像现在有视频,有电脑,有网络,所有节目都是老师们自己想出来的,所有的动作都是他们手把手教出来的。这段时间家里的大人比较闲,只要学校开始排节目,你看,妈妈们,奶奶们就提着小板凳来了,坐在教室门口看着我们,这真是360度无死角,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她们的眼皮子底下,边看还边议论“这是你家闺女吧,演得真像老太太!”“你家孩子真大方!”“这是谁家的小子,嗓门真大!”……
犹记得我妈看我排练回来,对我的一番指点——
“你演老奶奶的动作不像,特别是喂鸡的那个手势。你应该这样做——”边说边给我做示范,“你看丽多大方,做出的动作多自然。还有你的表情太僵硬了。” “唱歌时要用劲儿唱,响亮亮的,大家才能听清。”
那时候用得最多的道具就是红纱巾和塑料花,一放学,我们便飞奔出教室,蹦着跳着一路借着道具回家。还有比较时髦的道具就是用纸糊的花环,各种颜色,真的很好看。当时总是想:老师怎么这么厉害,怎么能想到这个玩意儿!
“六一”这天,全中心校的班级要进行汇报表演的。早早的,我们大队的7个自然村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中心校,学校大门到校长室这长长的引路是用小石子铺成的,这天,引路两边彩旗飘飘。卖冰棍的、走街窜巷的货郎也都赶来了。我们一个一个的小方队在操场上静候入场。
老校长那威严有力的一声“甲村中心校庆六一广播体操比赛暨文艺汇演现在开始!”我们一个一个的小方队就按照抽签的顺序开始了表演……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时的节目还历历在目。我们班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我是站在合唱队伍里的,进行剧情表演的是班里的男生,演得真像!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的歌伴舞《血染的风采》感动了多少人;后来见到《狼和小羊》的扮演者总感觉他就是和狼一样的坏蛋;邻村那个男孩子边唱边跳《吃葡萄不吐葡萄皮》,那个舞步当时叫“霹雳舞”吧!老校长教我们跳的高平秧歌《夸嫂嫂》,当时我是一句歌词都没闹明白,直到后来上了师范见到了高平的同学,才慢慢明白,原来当时听得是方言味儿的《夸嫂嫂》;老校长改编的《逛新城》,我们穿的粉衣服,绿裤子,现在想来那搭配也是绝了!
后来,当我们忙而累而快乐地给孩子们过六一时才发现,儿童节还在,我们的童年早已远去,飘在记忆的风里,那里阳光满地,歌声穿云,欢快的脚步响遍石头路,回荡在山间,回荡在生命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