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每天下班后都要琢磨一下今天的工作完成情况还有一些自己觉得做得不好的地方,他觉得这是对自己工作的反思,也相信通过他所理解的反思,一定可以为他带来成长。可是坚持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小A根本没看到他的成长,却反而觉得每天做这种反思,实在是太累了,刚开始的时候他还会非常认真的对待,可是写着写着就成流水账了…
小A觉得非常的困惑,恰巧,最近有一本书叫《好好学习》,里面提到了关于如何做反思的内容,他看到了几个片段,恍然大悟,才明白,其实原来自己做的根本不是反思,顶多是每天自己在琢磨。要知道如何做反思,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反思,反思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能知道如何去更好的做好反思。
反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可是我们的教育对这一能力的训练却非常欠缺。我们知道,如果想要成为一个肌肉男,那么就要坚持不断地进行力量训练。与此类似,如果想想训练思想的肌肉,让自己看问题深刻而准确,要坚持的基础训练之一便是反思。然而,由于我们的教育经历中缺少反思这一重要能力的训练,我们大多数人常常把总结当成了反思。
反思不是总结,至少两者的侧重点非常不同。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因进行分析。或者,换个说法: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从应用的角度看:
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
- 对事情的琢磨不等于反思
小A看完了这个片段,就在开始想,其实反思是一套有系统方法、有明确结果导向的行为。它和总结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总结只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或某个事件的梳理、汇报,并不必然包括对目标与事实差异原因的分析以及经验总结等要素,而反思是要回顾整个做事情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通过这种回顾和思考,来找出做的好或不好的原因,进而来改进下一次行为。
也就是说,反思其实是要作用到我们下一次行为改进的,而总结却不一定。小A回顾了下过去自己每天的“反思”,忽然发现自己也只是想了想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好的,根本没去想为什么做的不好,下一次碰到同样情况的时候,可能依旧采用的是原先的旧方法了,难怪自己觉得反思没用呢,原来是这里出了问题啊。
这么说来,小A好像对反思是什么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了,但是原文片段里提到了一个词叫“假设“,这个词始终都让小A想不明白,他于是又翻了下书,作者给对”假设“的解释是:“事实上,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的。作者认为我们所有的观点、结论,本质上都是一种假设,而学习,就是不断调整改变我们的假设,让我们再正确的假设下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小A自己的理解是,其实假设就是说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会基于一定的判断和认知,某原因会产生某结果,所以我们会根据这个判断来采取行动。
说到这里他好像明白了,回顾了一下自己最近在做的一个学习地图搭建的工作:
做出假设:通过培训可以提升员工的个人能力
采取行动:通过了解员工的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匹配课程来搭建学习地图
产生结果: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仍旧有部分学员觉得不满意
小A反思了一下,为什么做了这件事情还是会有人不满意呢?
观察结果:因为有人觉得学完了就忘记了,没有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研究原先假设:只是通过单纯的上课是不是就能证明员工的能力得到提升
反思校正假设:员工能力的提升不仅要从获取知识开始,更要从改变行动开始,获取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通过知识去改进和提升才是本质
小A基于这样的反思,于是产生了下一步行动是,针对课程内容打包设计训练营,以练促学。小A豁然开朗的说,这么看来“假设”又要更新变成:通过培训和实操才能提升员工的个人能力。小A还惊奇的发现,这个“假设”不仅仅是可以运用在培训中,在个人发展中竟然也是通用的,没想到“假设”竟然可以解释这么多事情。
知道了反思是什么、怎么做之后,小A信心满满的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历程,可是做着做着又发现,每天好像没什么特别多需要反思的内容啊,于是他又打开了《好好学习》这本书,找到了一个片段可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要培养坚持反思的习惯,首先要解决反思日志写什么的事情,要不然就会因为没什么可写,硬逼自己写,然后写成流水账了。这样的话,每日反思这件事情就很难坚持下去。毕竟谁也不是傻瓜,会一直做没意义的事情。认为只有发生大事,才值得进行反思,这是个严重的误区。
比较重要的大事发生后,当然应该反思,但是,决定你在关键时刻表现的,却是一个个小事的积累——临场的发挥、沟通的技巧、心态的调整。因此,想要在关键时刻有更好的表现,我们就应该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个个细节的反思来改进提升自己。这些细节就包括前文提到的习惯性防卫和跳跃性假设,也包括我们其他不好的小习惯。
反思日志不一定要记录大事,从日常的小事小、习惯入手,从思考问题的过程入手,我们就能找到改进的办法。
在我们公司,培训员工记录反思日志,还有一个建议,那就是要记录自己的情绪和思考的过程,而不仅仅记录事情的结果。
这一点特别重要,也是我在坚持记录反思日志后发现,只有把思考过程,甚至身体反应和当时发生的事情结合起来记录,再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启发和触动。
- 从小事着手培养反思的能力
小A看过这个片段之后,一拍大腿,原来反思还可以从身边的小事着手啊。原文中提到了,影响我们在关键时刻的表现的,往往是小事情的积累,所以对这些小事去反思,就解决了我们每天不知道反思些什么的内容。
小A想起来之前看的《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有一个叫以终为始的习惯,好像就没有做到呢。小A昨天在跟领导汇报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领导听完后,问了小A一个问题是,你希望这件事情在三年后做成什么样子?当时小A就懵了,他只想过今年这件事情要怎么做完,但是却没有想过做这个的目的和意义何在,以及未来对于他的规划是怎样的。于是,小A就照着以终为始这个原则来进行了反思,甚至还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的习惯都拿出来,做每日反思的素材了。
- 反思要如实记录思考过程、身体情绪反应
小A还特别注意到原文中提到了在记录反思日志的时候,一定要把思考的过程、身体反应和当时发生的事情结合起来记录,这样,在日后看的时候会更有感触。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在日后我们回过头来看这篇反思日志的时候,可能就不清楚为什么当时这件事情对我们的触动这么大。这么想来,小A知道为什么觉得自己写的反思日志在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对自己一点都不触动了,毕竟看的时候根本没办法带回当时的情境!
这样,小A就形成了自己的反思日志模板了,他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选出了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和要是第一这三个作为每日反思的内容,然后会问问自己“今天有什么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或事情?”,然后按照“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的步骤来进行反思,并且会加入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情绪、身体反应。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小A发现,其实每天只要花半个小时的时间来做反思,却能够获得成倍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