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不想这位美女巾帼香消玉殒的,但历史就是这么发展,演义就是这么加工,我就姑且写之。
从小就学过《木兰辞》,可惜现在也只能背出前面几句、中间几句和最后几句,也不知道木兰MM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暂且将原诗全部列出,准备“歪批三国”一番。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首先,第一段,木兰代父从军。周围邻居都知道木兰是女的,保长(里正、亭长)难道会一无所知,如果冒名顶替被发现,他也脱不了干系。
第二段~第三段,木兰行军打仗、衣锦还乡。但是,可想而知,古代一位女子女扮男装在军营十二年不被发现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冬天还好,夏天难道看不出来?像洗澡、换衣、就寝等等,都是顾及之处。可能是游牧民族,衣服肥厚,一直骑马作战,在生活上远离众人也不是不可能。
第四段直至最后,爷娘、阿姐、弟弟都来了,居然都健在。既然有姐姐,为啥当初姐姐如此懦弱,还要妹妹代父出战?“著我旧时裳”,这句不敢苟同,木兰出去十二年,岂有十二年前衣服还能够穿上之理?这些当兵的能够作战十二年不死,眼光、经验也应该独到,岂有看不出木兰是女子的道理。(随便你让哪个女的扮男的走到我面前试试,我肯定能够认出来。)
接下来,我准备说演义里面的故事。
木兰的父亲叫花弧,他年纪大了,无法从军奔波。于是,木兰就毅然代父从军。周围邻居知道后,都感叹“苍天那,大地呀,怎么这么作孽啊,让一个弱女子上战场。”
木兰走后一年,父亲就抑郁而终。
然后,木兰的母亲袁氏拖着木兰的妹妹又兰,难以维持生计,就嫁给了邻村的一个男的。
木兰在战场上,英勇作战,见自己的军队溃败,可汗危急,自己单骑冲阵,宁为殿后。
不料,遇见了敌军女将“窦线娘”率领的娘子军的突袭,力尽被俘。
美女被活捉之后,非常镇定,一点也没有卑躬屈膝。窦线娘经过“验货”,得知她是女子,且如此大义,不禁敬佩万分,立刻松绑,还和她结拜了姐妹。当时,木兰17岁,线娘20岁。
窦线娘,是隋末英雄“窦建德”的宝贝女儿,从小喜欢舞枪弄棒,且有一手飞丸打将的本领,用的是金丸,上写“线娘”二字。(老爹有钱,就是不一样,像《水浒传》的飞石女将--琼英就只能用白石。)
当初,就是线娘的部下砍倒了木兰的坐下马,木兰MM倒地后才被众女兵擒获。
窦线娘当初随父亲攻打幽州时,和小将罗成有一面之缘。线娘打了罗成一金丸,罗成射了线娘一弓箭,两个百发百中的人居然都失手了。然后,两个人英雄美女、干柴烈火、四目相对、柔情蜜意,深情对视了一个时辰。有人要问,为啥小火苗没有点着哩,因为两军对战,这么多人看着呢,怎么可以乱来。两人私定终身之后,一直渺无音讯。
线娘得知木兰要回河北,临行时线娘又将情书一封,付与木兰道,让其带信给幽州的罗成。
木兰晓行夜宿,不觉已到老家,细认门阑,已非昔时光景。
乡邻过来,细说往事。木兰泪如雨下,恰好其母袁氏,在井边汲水,木兰仔细一看,认得是自己母亲,妹妹又兰年已十八,也是一个美女。顿时,又抱头大哭。不料,可汗得知木兰已回,既感谢她的解围,又垂涎她的美色,居然让人请她入宫侍奉。木兰闻之,惊惶无主,将送信之事委托了妹妹之后,到父亲坟前痛苦一场,然后,拔刀自刎。
众人惊慌,悔之晚矣。感其忠义,将其与父合葬。
后记:木兰之妹又兰送信给罗成,送着送着送出了感情,最后和线娘一起嫁给了罗成。(罗成,你小子,美女你一个都不放过。)
为啥木兰要自杀呢?
我想:一,可汗太难看(游牧民的老大一般都丑的),与其被他凌辱,还不如死了干净。二,自己女扮男装,已是欺君之罪,只能以死谢罪,岂能枉入宫门。三,木兰可能已经有心仪之人,此生不能在一起,还不如以死明志。
种种推测,都已经是空吊牢骚。只留下这位女子的传奇故事,在众人间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