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认识季羡林,是看了当时网络上爆火的一本日记节选,“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看了这话,我当时“扑哧”笑出声来。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居然是“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日记。以前只是久仰大名,今日算是见识其人的可爱真实。
什么“国学大师”、“学界泰斗”这种冷冰冰名号,我认为都比不上人的“真性情”。
一个缺乏真性情,不敢说真话的人,跟沉默的大多数没差别。
当我认真读季羡林的散文,文字并没有想象中的艰深玄奥,也没有摆出一副狂妄自大的姿态,就像听一个和蔼的老人(下文简称“季老”)讲述自己的故事,在平淡中领悟人生哲理。
虽然季老吐槽考试,可他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好学生。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可以看出他对书有多么痴迷。
他的学习时间远在我们之上,凌晨吃过早饭就去学校学习,直到傍晚回家吃饭睡觉不到5个小时,又迎来第二天的学习,周而复始。
季老在学术方面的贡献,用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他在德国大学主修印度学,学习了梵文、巴利文、火罗文、俄文等。印度两大史诗作品,其中之一的《罗摩衍那》就是由季大师翻译的,另一部《摩诃婆罗多》由金克木翻译。季老告诉我们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勤奋”与“思考”。
如何读书:
关于如何读书,季老让我们要多思考问题,最好是同时思考几个问题。
这样一来,不仅搜集面会扩大,且对思维开拓也是有益的。
当然,思考不是让你胡思乱想,东扯西谈,这有点似《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主题阅读,在学习类型中属于主动探究学习。
就以月份为单位,总结一下自己看过什么书。每本书讲什么,给自己带来的益处是什么,要如何使用这些内容。
读书类型分为两类:
1)细读——不容易读懂,或者自己想研究的书
2)浏览——你觉得容易看的书
这两种类型并不限死,而是随着阅读的目的,交替轮换。
例如,拿郭敬明的《小时代》来说,如果纯当娱乐消遣,随便浏览一下即可。如果你是写作新手,想写出一本类似的畅销书,《小时代》算是你的老师,这类小说要如何写,成功的原因在哪里,则需要分析细读。这就是由于目的不同,读法也不一样。
再来,读书要有系统的读,不可东读一本西瞧一本。如新文学作品,就可以看鲁迅、胡适、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巴金等人的小说和散文。旧文学,可以看庄子、孟子、史记、中间经过唐宋八大家,一直到明末的公安派和竟陵派,清代的桐城派。
如何写作:
季老认为,写文章,应当像谱曲一样。
有一个主旋律,辅之一些小的旋律,前后照应,左右辅助,要在纷纭变化中有统一,在统一中有错综复杂,关键在于节奏。
1)感情必须充沛真挚
2)遣词造句必须简练、优美、生动
3)整篇布局必须紧凑,浑成
三者缺一,就不是一篇好文章。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更是至关重要。
试想一下,如果作者连开头都不肯花心思,写不出吸引力,那故事中的内容他愿意花多少时间去雕琢呢。自古以来,有一些文章如行云流水,仿佛是信手拈来,毫无斧凿痕迹。但那是长期惨淡经营终入化境的结果。
从文化交流的规律来看,作者写的东西必须对读者有用,然后才能被接受。没用的东西,即使是暂时被接受,也迟早会被扬弃的。
例如,网络小说为什么多人看,不一定是文笔好,而是故事好,反映了现在社会的一些问题,或者满足了大众想而不得的需求,才会如此多人阅读。
好的作品能增强人的智慧,能陶冶人的性灵,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能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季老推荐书单TOP10
1.司马迁《史记》
一部伟大的史籍,同时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2.《世说新语》
一部由许多颇短的小故事编纂而成的奇书。表面简单淳朴,内容却深奥异常,令人回味无穷
3.陶渊明的诗
从思想内容看,陶渊明颇近道家,中心是纯任自然。从文体上看,他的诗简易淳朴,毫无雕饰,与当时流行的镂金错彩的骈文迥异其趣。
4.李白的诗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读他的诗,只要一开始,你就很难停住,必须读下去。
5.杜甫的诗
杜甫沉郁顿挫,如果说七律是束缚,李白是没有枷锁跳舞,杜甫则善于带用枷锁跳舞。二人的舞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6.李煜的诗
流传下来的仅有三十多首,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仍在江南当小皇帝,后期则已降宋。后期词不多,但篇篇都是杰作。
7.苏轼的诗文词
至少达到了五绝:诗、书、画、文、词。论诗,他为宋代一大家。论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笔墨凝重,大气磅礴。论书,他是宋代苏、黄、米、蔡之首。论词,他创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
8.纳兰性德的词
从艺术性方面来看,他的词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9.吴敬梓《儒林外史》
作者惜墨如金,从不作冗长的描述。书中人物众多,各有特性,作者只讲一个小故事,或用短短几句话,人物形象就活脱脱立现。这种特技极为罕见。
10.曹雪芹《红楼梦》
读这样一部书,主要是欣赏它那高超的艺术手法。那些把它政治化的无稽之谈,都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