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在社交网站上出现的频率特别高,从这些书评感想当中,给我的印象是感人肺腑给人以思考的,期待心灵的碰撞。所以,在书店选择了这本书。
开篇的第一章是点题的《皮囊》。一位99岁的阿太,没有文化,是个神婆,却用她一生的坚韧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看到这很难过,因为我想到了我的奶奶。都没有好好听听奶奶讲如何在那个生产水平低下的生活里养育了这么大一家子,就在晚年没有好好享受清福就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母亲的房子》和《我的神明朋友》让我记忆深刻。在看《母亲的房子》在想:吃不饱饭和房子即将拆除的情况下,这么执念去建一栋四层楼的房子是否值得?现在的我也许想通了,这是值得的。母亲的执念不在于建一栋四层的房子,而是想替父亲去撑起家啊,是对父亲无言的爱啊。有这栋房子在,在街坊四邻中的穷困潦倒的局面就不一样了。虽然有些行为别人无法理解,但人啊,还是有执念的好啊,说不定可以撑起人的一生呢。
哪怕再理智不相信封建迷信的人,在涉及家人的面前,都会丧失理智的,因为那是亲人啊,也许真在通过什么神明告诉我们什么事呢。神明很远很远,心里寄托很近很近。我不相信神明,但是我尊重。也许在生命的某个节点上我也会投入信仰神明呢,谁又知晓呢?
接下来几篇《阿小与阿小》《天才文展》《厚朴》让我感到了失望。不喜欢作者站在上帝视角去评判他人的人生。如果书中的主人公看到了蔡崇达写的那时候的自己,该是怎么样的心情呢?不明白作者明明有机会去改变又一次次的放弃了。不知道在梦想与现实面前,只有代表现实的作者才是人生的赢家吗?
这本书有惊喜有失望。希望时间能给我更多的解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