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块钱盒饭随便吃!”12月20日中午11时30分,一声吆喝打破了巷道的宁静。这里是成都市高新区万象南路附近,每天的这个时候,推着小车售卖盒饭、药品、饮料的小商贩们,都会准时出现在附近工地的一处空地上,开始了一天的生计。
民工们三五成群的走出工地,涌向推着饭菜的车子。来这里吃饭的都是附近工地上的建筑工和装修工。工地没有食堂,距离工地最近的餐馆也在一公里开外,且餐馆的伙食花费太大,这样一盒十块钱就能管饱的盒饭,还加带一份海带冬瓜汤,算是最实惠的选择。
“别着急、别着急,都有份,我今天特意做了卤鸡腿,一人拿一个……”老板边装菜,边和工友们寒暄。接过环卫工装好的白米饭,工友们动作娴熟的自己打菜,一勺麻婆豆腐,一勺西红柿鸡蛋,一勺雪菜,一个鸡腿,再顺手拿一个老板准备好的塑料小板凳,找个中意的地方。周边道路上的中央绿化带、两侧的人行道,迅速被工友们占领。
农民工
啤酒配盒饭,就是一顿完美的午餐
11时45分,一个中年男子身着蓝色工装,衣服上挂着醒目的油漆点子,眉毛和颧骨上还残留着装修的木屑,左手捧着一盒快溢出来的盒饭,右手拿着一瓶啤酒,走到马路中央的绿化带旁,和工友们并排着席地而坐。
“啤酒配盒饭,是不是特别完美?”笔者上前和男子搭讪。“嘿嘿!特别完美!”男子打量了一下身旁的笔者,笑着应和。
而后,随手拿起放在地上的啤酒,用牙齿把瓶盖撬开,吐在地上,咕咚咕咚喝了两大口啤酒。
男子自称老刘,是德阳市中江县人,今年32岁,来成都打工已五六年,负责室内装修。
“开车喝酒容易撞车,我们不一样,喝酒能解乏,还不耽误工。不是每天都能喝上啤酒,一个星期才开这一次‘荤’。”为了节省开支,老刘把午餐控制在15元以内。这不,十块钱的盒饭,5块钱的啤酒。
“这里的套餐管饱,吃几碗都行,家常味,就是没有桌子,只能在马路边将就着吃一口。不过等到晚上下班,就能吃上媳妇做的饭了!”说起媳妇,老刘咧嘴笑了,起身加了一勺米饭和菜,又坐到笔者身边。
老刘说,在这里还是要努力赚钱,干活的时候每个人弄得脏兮兮的,有的人裤子会被钢筋划开一条大口子,跟开裆裤一样也不在乎,和大家一样排队吃饭,第二天照旧穿着干活。只有回家才会穿的体面些。
几年前,老刘的媳妇带着两个娃娃也来到了成都,在这里租了一套70平米的两居室安置房,每个月的房租950元。老刘跟着老板在成都各个工地跑,经常是一个工地干上几个月,就换地方了。老刘的工资按年结算,平均每个月收入约两千七八,家里就他一个劳动力,所以一个月的开销基本控制在2000以内。
“老婆子也没得工作,在家带娃娃。最小的娃娃不到两岁,每个月奶粉钱就得800。老大已经7岁了,上一年级。”老刘说,现在住的房子有点大,他准备过完年房租到期,换一间便宜点的小房子,能减少点开销。
老刘吃完,把准备好的零钱递给老板。吃剩的饭盒堆积在一旁的垃圾堆上,一个个用过的饭盒摆放的整整齐齐,茶杯也一个个码好。
老汉一年赚3万,孙子上“贵族”学校
“成都好,就是城管不得了!城管一来,卖饭的、卖药的全都跑了,我们就没得饭吃。附近的餐馆远不说,还贵的不行,一个盖浇饭就得20。很多人瞧不起农民工,去餐馆吃饭,经常会遭嫌弃。为了省钱,大家更愿意吃方便面。”12时许,黑发中夹杂着些许白发,笑起来露出半口豁牙的老王坐在马路边,就着空气中的尘土,吃的起劲。
老王今年54岁,老家在绵阳,出来打工已有12年,他的工作是在工地上安装消防设备。一年就年底才能回趟家,平时都住在工地上,工地包住,但是吃还得自己解决。
“路边的饭都是十块钱一份,不管是炒饭还是盒饭,绝对管饱。我每天中午在这吃,早上和晚上就去那边的早市和夜市上吃。要是有大事发生了,城管就管得严一些,卖饭的不敢来,就只能在工地上吃泡面。”老王说,他有好几次都吃的泡面,现在宿舍里还攒着两袋泡面,以备不时之需。
说话间,地上已铺满了被挑拣出来的辣子和骨头,流浪狗翘着尾巴在一片狼藉中觅食。
老王每天工作八个小时,晚上一闲下来就想家里的小孙子。“想孙子了,就给家里打打电话,发个微信,视频聊天。”老王盘算着,今年年底能结将近3万块的工资,工资发下来就给小孙子买套新衣服。
“我一个人在外面没啥花销,儿子、儿媳也在外地打工,老婆子在家里照顾孙子。孙子在一个老外开的小学上学,一个学期的开销就得七八千。我们没啥学问,就指望着孙子能有点出息。教育是大事,情愿多花点钱。”说起孙子,老王的脸上露出半口豁牙。
吃完饭,老王准备回宿舍睡个午觉。临别时,他还不忘提醒笔者,“你要是没吃饭,就吃那家的炒饭,会稍微干净一些。”
商贩
只要会炒菜,谁都是大厨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里的商贩们送走了一波又一波的农民工。
在这个不大的街道里,有3个卖快餐的,一个卖药品的,一个卖床上用品的,还有一个卖烟酒的。
小罗今天做了12道菜,土豆烧肉、鸡蛋羹、蒜薹肉、麻辣豆腐、卤鸡腿……“每天的菜基本都不重样,换着口味吃,才吃不腻。”
好的时候,小罗一天能卖一百多份盒饭,他对现在生活比较满足。
“以前在达州老家跑摩的,一年到头挣不上几个钱,家里的耕地又少,只能出来打工,油漆工、搬运工、装修工,基本上啥工种我都干过。现在出来卖盒饭,辛苦是辛苦点,但是时间宽松,想多挣就多干点,日子过的挺舒坦。”小罗滔滔不绝地介绍。
“以前我也在工地上干过,发现不少工地上都没食堂,工人们又舍不得下馆子吃顿饭,一些小商贩就摆摊卖饭。我觉得卖饭的营生也挺好,就买了个二手三轮车,自己下厨做饭,专门供应给农民工。”小罗和媳妇两个人撑起这个流动摊位。每天下午买菜,晚上洗菜,第二天早上七点钟,他开始起床张罗着炒菜,媳妇就负责焖饭、打下手。
在小罗眼里只要会炒菜,都能称得上是大厨。“这些菜都是我炒的,其实谁都能当大厨,刚开始5点钟起床做饭,后来7点钟起床做饭,时间长了就熟悉了。”小罗一边收钱一边给盆子里加菜。“别看吃饭的人都是农民工,他们在这里吃饭都是吃完饭自觉给钱,很有素质。”
此时已是12时45分,一位带着红色帽子的女子拿出一百元现金,抢着给另外一个老乡买单,但被拒绝了。“都是出来打工的,挣钱都不容易,啥子能让你掏钱。”
“你就让他自己来么!”小罗在工地附近卖了两年多的盒饭,这样的场景早已见怪不怪。
小罗说,他们这样的流动摊位,有时会被城管撵来撵去,盒饭卖不出去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倒掉。但大多数的情况下还是好的,因为工人们确实没地方吃饭,城管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环卫工
帮忙打饭、收拾“战场”
可免费吃一顿饭
采访中,笔者发现有两个环卫工在帮忙打饭,老板则在一旁收钱。原来他们并不是义务帮忙,而是达成了某种默契。
在路边吃饭,势必会产生很多垃圾,破坏周遭环境。商贩的出现,无形中增加了环卫工的工作量。老板愿意为环卫工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餐,环卫工只要帮忙收拾下“战场”,所以双方都非常乐意。
“老头子就在这个工地里上班,中午的那顿饭,只能在外面吃。来这帮个忙,能管顿饭,挺实惠。”廖阿姨就是这一片区的环卫工,她三分钟不到就装好了将近50盒米饭,他们的这种默契已持续了1年多。
廖阿姨今年53岁,老家在德阳市,她和老伴一起出来打工,儿女们也在外地打工,每年年底回家团聚一次。
“老家只有三四亩地,不够生活的,出来打工还能多份收入。现在租房住,一个月500块,带电视机,比在乡下安逸的多。”廖阿姨打完饭,就用小塑料捡地上的骨头。“这些留给楼下的流浪狗。”
13时许,喧嚣落幕,农民工和商贩们悉数离开,巷道又恢复此前的宁静,廖阿姨把地上残留的残羹剩饭打扫完后,默默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