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京剧,当然大雅。唱词绮丽优雅:“宝光剑气藏秋水,满腹春愁压绣鞍”、“年华流水春去缈,一样相思别样娇”、“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这是唱词,也是绝美的诗句。
京剧,也能至俗。京剧曲目里的绝大多数,不过是写些才子佳人,好人好报的故事。还有些,甚至没什么情节,《梅龙镇》就是天子戏厨娘,《春闺梦》写一个女子的梦。这些情节,老百姓喜闻乐见,一看就懂。也给他们庸常苦闷的生活带来安慰和期待。京剧和很多艺术形式一样,是人情绪的出口。
大雅大俗,才能长久,虽然偶有式微,但不会消亡。
2年轻人看京剧的不多,大多数是嫌它慢。
这是一个快的年代:面要方便,餐要快,功要速成,东西要秒杀……京剧花两三个小时说一个梦,花五六分钟唱四句诗……很多人等不得。
是啊,大家连一顿饭,一次购物,一场爱情都无心静候,哪里会安逸的做下来看水袖轻舞,眉目流转呢。
想起木心的诗: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3艺术家们会有担心。于是有抢救,有推广。做讲座,小学开设京剧课,王佩瑜老师上奇葩说……这些努力值得尊重。但我最不能认同的,是为了普及去迎合。比如各种新编,比如所谓的摇滚京剧,交响京剧……这不是推广京剧,是在糟蹋京剧。这些人要么是太爱京剧,过于焦虑,要么是确实不懂京剧。但客观上他们伤害了京剧。
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自身特点,不管怎么改,不能丢掉京剧自身特点。而且,很多经典曲目本身已经非常完美,我们要是能达到前辈艺术家的水准已经是庆幸了,改什么?
也有清冷淡定的,比如张火丁。就演那么几出经典。
我们为什么总是追求多?好东西,不会多。
不用担心京剧的存亡问题。
4偶然的机会,在石家庄连续看了两场戏。王蓉蓉老师的《西厢记》《状元媒》。王老师在状态,唱得真是好。可惜,观众环境确实对不起这么好的演出。我坐区周围就有以下现象:有带来孩子,孩子一直用手机放动漫,很大声;后排一个观众,一直很专业的跟着哼唱;还有人脱掉鞋子,脚架在前排座椅上……
多希望看京剧的人,举止如台上那些书生一样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