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顺序性
学生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做事情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不能拔苗助长,凌节而施。
二:阶段性
一个学生进入初中,有一天作业没有带,我跟家长联系,家长说:孩子上初中了,家长忙好自己的工作,孩子管好自己的学习。这件事情,让我格外意外。这位家长对教育理解的总体方向的理解应该是对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现在的问题是,学生身心发展是份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
比如说,学生刚进入初中,这是一个新的环境。到了新的环境中来,学生需要安全感,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现在的这个状态,不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是已经把学生当成完全独立的状态,不想花费时间。
后来,我逐渐发现,这位同学在晚间作业,学科背诵上都表现出了很大的问题。家长没有着力培养,但是比较放任,时间一久,这位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渐变差。
让孩子独立,需要一步一步撒手,不能上来就大撒把。
三:不平衡性。
我跟一位老师交流,语文阅读理解的做法。这位老师说,如果能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或者学生刚上初一的时候,跟学生讲清楚方法,抓好这个关键期,学生就能学得很好。
这个关键期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生态学阿基劳伦兹提出来的。个人发展是不平衡的,同一方面在不同阶段是不平衡的。不同方面,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了解了这种不平衡,就明白了应该在学生最容易学的时候,好好学,这样的效率是最高的。
四:互补性
张海迪的故事,我们都清楚。高位截瘫的她,自己学了所有课程,并且成为了作家。当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心理机能补充了生理机能的缺陷,这就是所谓的互补性。
我们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优点,不要老是盯着缺点。
班级中的一位同学,喜欢睡觉,这是缺点,但是优点就是比较遵守纪律。
班级中的一个同学,说话口无遮拦,整天大大咧咧,但是优点就是热心班级活动。如果能抓抓这个特点进行发掘的话,同样也能促进发展。
五:个别差异性
男生好动,女生文静。女生早熟,男生显得稚嫩。有的初中生晚上睡觉,还想着找爸爸妈妈。有的同学早就自己睡觉了。学生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一定要因材施教。
班级中有个学生喜欢睡觉,我就安排到前排,一睡就让老师叫起来。
班级中有学生经常冲动,把他安排单人一桌,这样他的独立空间就大一些。
班级中有学生胆小,给她安排一个小职务,多往老师旁边跑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