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美国影片《决战中途岛》是一部毫无意趣的战争电影,视觉盛宴下隐藏的是一个个苍白的灵魂,没法让你激动的起来。
剧中没有一个人物可以让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没有一个人物可以时时刻刻深深牵动你的心灵!因为,平安舒适的美国人从来就不会懂得在二战阴霾笼罩中的那些中国人、犹太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波兰人、塞尔维亚人、爱沙尼亚人、立陶宛人、德国人和日本人的苦难和挣扎……
2015年,俄罗斯再次拍摄了反映二战的电影《通向柏林之路》,影片通过讲述卫国战争初期即1941年的夏天,刚刚从通信兵学校毕业的年轻的19岁的乌克兰小伙谢尔盖 · 奥加尔科夫中尉被分配到了西南前线,在西南方面军下属的某集团军军部担任通信参谋,可是他人才刚赶到军部,整个集团军就被德国的南方集团军群给包围了,上级立即命令他紧急执行人生中的第一个军事通信任务,给联系不上的可能被包围的集团军下属某炮兵师传达命令要求他们立即突围或撤离。就这样,毫无战争经验的奥加尔科夫骑上战马带着书信命令出发了……
一路上,他看到战争过后的乌克兰大地已经满目疮痍,由于缺乏经验,奥加尔科夫中途迷路,他遇到自己后撤的部队就到处问路,但是由于局势混乱,人心惶惶,没人知道炮兵师的准确方位,加上德国飞机不是狂轰乱炸就是到处抛撒传单,搞得一些红军战士惊慌失措,认为奥加尔科夫就是混进红军的德军奸细,要拿枪打他,幸亏政工军官及时出手击毙了神经错乱的士兵才使得奥加尔科夫得以了幸存,但他也被政工军官狠狠的数落了一番。
当他好不容易才找到炮兵师时,一场德军针对该师的歼灭战已在进行中,命令已无法被传达,炮兵师被彻底歼灭,在一片混乱中,奥加尔科夫随溃散的部队回到了军部,军部的军法兵不分青红皂白的就立即逮捕了他,因胆小怯懦、临阵脱逃的罪名他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执行枪决,但因德军的突然杀到,军部被迫转移,这个死刑命令却未能被立即执行,但上级仍然指示他的同龄人19岁的哈萨克族小伙子列兵朱拉巴耶夫负责押送,到新的地点再次执行枪决……
就这样,在乌克兰的茫茫大草原上,一个哈萨克士兵押解着一个乌克兰的死囚士兵,走向新军部的驻所……一路上,奥加尔科夫央求朱拉巴耶夫能放他一码,让他能回部队戴罪立功,但循规蹈矩的朱拉巴耶夫却冷冷地告诉了他:不行,你现在就是敌人!
好几次,乘朱拉巴耶夫休息时,奥加尔科夫都有机会杀掉朱拉巴耶夫然后乘机逃走,但善良的奥加尔科夫却不忍心加害自己的战友。
一路上,好几支企图突围的红军部队都试图收编他俩,但都被意志坚决的朱拉巴耶夫拒绝,只到一个非常强势的红军少校的出现,不得已的朱拉巴耶夫只得跟着这支部队一起突围。
在惨烈的突围战中,奥加尔科夫和朱拉巴耶夫并肩作战,他们机智灵活的消灭了德军的狙击手,使这支部队竟成功得以突破了德军的重围,两人也因此成为了战斗英雄。
突围成功后,严守军纪的朱拉巴耶夫仍然要求押解奥加尔科夫前往早已不知所向的军部,于是两人再次出发,路上再次遇到了一股德军,这一次,朱拉巴耶夫阵亡了。
带着沉痛和悲哀,奥加尔科夫匆匆掩埋了自己的战友,扛上朱拉巴耶夫的那支步枪,走向那草原深处……
许多天以后,红军某部队的一位留着小胡子的青年军官正利用闲暇的片刻翻阅着报纸,当他看到报纸上正刊登着前几日士兵朱拉巴耶夫和奥加尔科夫在突围战中英勇建功的事迹和照片时,他不禁微微一笑,放下报纸后,他立即带领士兵向着前线进发……
也许,他,就是奥加尔科夫……
这部影片没有大的场面、没有炫的特效、更没有大牌明星的支撑,演员的演技也稀松平常,只是一部普通的小成本电影,但是为什么小人物们一出场就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原因我很快就发现了,原来这是一部由前苏联著名作家卡扎凯维奇的小说《草原上的两个兵》改编成的电影。
卡扎凯维奇1913年出生于乌克兰,1930年毕业于哈尔科夫工程学院。1941—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他以志愿兵的资格参加战斗,在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某部担任情报局长和侦察队长,负责军队情报工作。小说《星》于1947年首次发表,荣获1948年斯大林奖。1959年发表的《奥得河上的春天》,被授予了1960年斯大林奖。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草原上的两个兵》、《星》和《奥得河上的春天》是战争文学三部曲,三部小说的故事是有一定连贯性的,部分人物也会在这三部小说中突然性的穿插出现,让读者恍然顿悟,原来他讲的就是一部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在整个战争时期的演变史,一些年轻的士兵战死了,他们就会很快被大家所遗忘,但当某个相关联的串场人物一出场,人们又会猛然想到当年那些个年轻的战士那清晰熟悉的脸庞、音容笑貌以及当年那一举一动的模样,读来让人潸然泪下。
《草原上的两个兵》成功塑造了通信兵中尉奥加尔科夫和列兵朱拉巴耶夫的形象,《星》则成功塑造了侦察兵中尉特拉夫金以及通信女兵卡佳的形象,《奥得河上的春天》则成功塑造了近卫军少校鲁缅采夫和医疗女兵塔妮娅的形象。这些人物让读者读来,无一不牵动着人们的心绪,由于卡扎凯维奇亲历过战争,能感同深受交战区域人民的苦难、士兵的艰难,对战壕生活的熟悉以及对文学的敏感,促成了卡扎凯维奇的作品几乎篇篇是佳作。正因为这样,他的这三部作品全部被搬上银幕!
《奥得河上的春天》1967年被拍成电影;《星》分别在1953年和2002年两度被搬上银幕,这部影片得到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盛赞;《草原上的两个兵》2015年也被拍成电影,只是改名为《通向柏林之路》。
而许多美国战争影片正缺少这些深厚的文学基底,让人无法产生深深的记忆,只有在战争中深深体验过苦难的人,才能把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才能引起读者和观众的共鸣!
战争电影的生命就在于文学,而文学就是人们在生活实际体验中对爱恨情仇的高层次表达!
本文内容部分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