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就罗塘街道(高新区)而言,地处姜堰城关,是姜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园区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为街道(园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村容村貌和社区环境显著改善,人民受益收入大幅提升。
罗塘街道(高新区)在这方面的情况。
一是“以工促农”基础好。街道和园区是相融合的整体,街道侧重负责社会民生,园区侧重负责经济发展。今年以来街道(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健康平稳。2021年1-6月份,实现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3亿元,同比增长10.11%,;工业开票销售68.71亿元,同比增长23.31%;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同比增长31.75%。园区项目建设方面,易华录示范湖全面建成,华脉科技一期竣工投产,衡川新能源和易华录数据湖项目加速推进。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6个,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个。
二是“以工促农”方法多。园区就业有机会,园区企业的不断增多,不断壮大,为辖区群众就业提供了去处,群众可以以公司(工厂)上班为主业,农业种植为副业,大幅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征收土地有保障。通过征地保障的方式,既解决了项目的用地问题,又保障了被征地群众的养老问题;本土企业有情怀。不少本土企业家一方面在园区发展,一方面用所赚资金帮扶家乡修路造桥、资助贫困老人和儿童。
三是以工促农”成效大。帮助推进了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促进了规模化种养殖;街道(高新区)致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不断加强园区环境和配套设施建设,城南、太宇、曹家等村庄的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环境变美,生活更加便利;园区财力确保街道更多的民生实事工程尽早、尽好落地生根。
四是“以工补农”亮点新。平衡发展补短板,以支持重点园区建设为契机,压缩“三公”经费、多方筹措扶持资金8900万元,在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高新技术装备园区和扬帆中小企业创业园帮建标准厂房,每年按10%的收益返还经济薄弱村,保证了乡村发展的资金需求,极大地增进了民福祉生。
与之相比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
尽管我们在以工补农推进乡村振兴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要求,仍然存在不少差距。
一是基层基础薄弱。
二是政府参与度不高。
三是村民主人翁意识不强。
四是农业产业化低。
意见与建议
一是实行“以企带村、村企共建”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广泛开展“村企”结对帮扶,将工业的理念引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全新的思路、注入了发展的活力,形成了“以工哺农、村企共赢、百姓得益”的局面。
二是建立协调统一的财政支农体制。健全对农村农业投入的长效稳定增长机制,逐年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益,资金投入优先投入到条件较好、具备一定实力的村,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增强经济发展能力,强化对周围村庄的辐射、带动功能。
三是推进以工业化经营农业的理念。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大力扶持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对龙头企业实行重点扶持、优先发展的战略,保证能真正发挥开拓市场、引导生产的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四是探索标准化厂房建设推进村庄发展新模式。筑巢引凤,增加村集体收入,探索、扶持经济薄弱村在本村适宜建设标准厂房的区域内建设标准厂房,统一规划建设,建设费用实行村自筹,镇扶持相结合的办法,对经济薄弱村建设标准厂房用以奖代补的办法。
五是依托“互联网+”模式推动农副产品线上销售。发挥农村电子商务示的示范带头作用,各村居形成联盟,以村居名义与互联网公司或网上个人进行合作,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增加村民收入。
六是会聚乡贤力量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鼓励乡贤回家,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搭建新乡贤与乡村社会结构有机融合的平台,广泛开展各类“以工补农”慈善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家捐资助教、扶贫济困、建桥修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