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踌躇满志去干一件事情的时候,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我们阶段性的不想努力了。这时候应该去反思一下,为什么你会经常阶段性地不想努力。
我们之所会注意到不想努力这件事,说明你心里是有负罪感的,还想做好。最近这种状态尤为明显。每天要看一些书籍或者杂志在思考,形成文字。越来越感觉自己现在所学的、知道的很少。越想着去看。但是又想着放松一下。有时候就会觉得毫无意义,不想做,感觉做了也会没有用。所以经常性的不想努力。
后来我发现,我之所以会总是重复这种生活和工作的方式,是因为许多事情,我在一开始做的时候就没有想清楚做它的真正意义,要么是不假思索就去做了,要么就是给了自己一个虚假的理由。而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因为去思考太难,太痛苦,所以才想要一个正确答案,所以才希望别人给自己指一个方向,替自己做一个决定。
这也是为什么「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会有如此多的受众的原因,大家只是想给自己 一个不去思考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些年在网上,「简单直接粗暴」成了做许多事情的主流方法,「扯那么多没用的干啥,直接告诉我答案!」成了看待一个问题的主流思想。许多人陷入到贫困的循环中并不是因为不够勤奋和努力,你去看看底层人民的生活,你很难去说他们不努力。 之所以陷入到一种无法逃离贫困的循环,很多时候是努力的方式不对。
比如一个学生某一次考试太差,。在学校甚至在家都很努力,甚至比原来付出的努力更多。最后考试可能比原来更差。那么这个时候他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做出努力的正确途径是寻找突破现在瓶颈的办法而不是一味盲目的去努力。
如果你工作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还是简单的埋头苦干就能解决,那只能说明你所处的位置距离瓶颈还有很大的空间。
我们总是觉得一个领域的形状就像一个瓶子,下面是巨大的空间,然后出口处是一个瓶颈,一旦突破了,就是广阔天地,而我看到的许多领域的形状是一个球形冷凝管,全部都是瓶颈。
以前我一直很不理解,为什么那种单纯地打鸡血的励志语录,简单粗暴告诉你「干就完了」「得努力啊!」的 作品会异常受到欢迎。后来我想明白了,大家遇到问题都本能地想回避对本质问题的思考,因为这个过程太难太痛苦,所以才更喜欢留在熟悉的领域,依赖着以前的路径继续走下去。
于是他们在疲倦和不想努力的时候,需要这种打鸡血一样的励志语录和干就完了一样的无脑励志歌曲来激励自己往前冲啊!
但现在呢?想要改变现状我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真实情况,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真实原因,以及抱着这个目的去做这件事会有什么自己不想要的后果。如果这个后果是自己不愿意看到且不能接受的,那是不是就要反思一下做这件事的意义了?
这样可以避免自己陷入到,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开始时候很起劲儿,很快就陷入懈怠和疲倦,最后放弃的恶性循环中。 所以,在不想努力的时候该做什么呢?应该把手头的所有事情停下来,复盘一下过去,反思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以及找出来接下来你应该做的事情和做这件事情的真正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