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一个新的开始,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今天我开始阅读苏珊▪凯恩的《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昨天支行做了一个2016年的工作总结,所有人对我的期许就是活泼点。
通过今天的阅读我了解了内向和羞涩的概念区别,羞涩是对于社会中出现的反对言论或羞辱而感到的恐惧,内向则是对于平和环境的偏好,结合自己种种的表现我觉得自己应该属于羞涩。通过这个划分人的性格又划分为了4种类型:冷静外向型、焦虑外向型、冷静外向型以及焦虑内向型。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分类,每个人成长与生活的环境又造成了很多细微处的差别,正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的性格也是这样。
通过书上的介绍,感觉中国现在的社会环境就像美国的20世纪20年代,对于外向性格有特别大的推崇。各行各业都倾向于像性格外向,能够侃侃而谈的敞开大门,忽视了这个岗位的专业要求。整个社会环境也让内向的性格成为一种缺陷,误读为内向人的未来道路会越来越窄,直至无路可走。
作者在魅力领导的迷思这一节介绍了托尼罗宾斯的演讲和哈佛商学院。他们都是根据整个社会环境商业化的趋势应运而生,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他们自己所标榜的外向理想型。作者深入其中,切身感受他们所宣扬的氛围以及他们所传递出来的性格价值导向。虽然这是整个大环境的趋势,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置身于开放、外向型的氛围。性格外向的人大都表现出自信、坚定以及反应快速,当他们处于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地位并且需要作出决策时,很容易会忽视其他人的意见并且在没有考虑到全部的因素时就快速作出错误的决策。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标榜外向劣于内向,而是在整个社会环境都对外向性格近乎疯狂追逐环境下提出外向性与领导力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大。作者提出,领导力并不是极端的偏向外向性也不是极端性的偏向内向性,两种性格都有适合他们的领导力:内向性领导比较适合于原创性的工作,而且他们适合工作积极性比较高的员工,他们需要一直保持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
现代企业推崇集体思维、头脑风暴、开放式工作环境,近几十年崛起的互联网行业更是将这种观念推到极致。互联网的成功使得它的基本原理在现实中被大量应用。公司的办公室都被改造成一个个开放的格子间,大家可以随时面对面的沟通。作者引用了几个关于孤独创造力的例子,群体能够提供更多的想法与创意,但是创造却是一件需要忍受孤独的工作。并且提出,处于群体中的我们很容易失去对事物的独立判断,容易被外向性格的人引导。
作者寻求了众多的理论和案列研究,来探究人的性格是后天形成还是先天就已存在亦或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基因遗传在个人性格形成中占到了40-50%的比重,后天的成长环境也占到了一半的比重。不管是外向还是内向的性格,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内向性格的小孩如果幸运的遇到在教育中注重鼓励与激励的父母,是有成为伟大人物的潜能;而如果外向性格的小孩周围围绕的是暴力与犯罪,那长大后很有可能成为社会的隐患。父母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去引导,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外向理想型。那么内向性格的我们在成年后,可以去认识自我,并且找到适合自己性情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