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28)正巧遇到一位老友的女儿刚刚出生,通过微信为远在美国的他发去祝福——按照咱们的传统文化习俗,一个红包是必须的。
借着这个事情,正好和大家聊一个话题:为什么我们会有“礼尚往来”这样的文化呢?
我现在都记得,当年我结婚的时候,亲友们都纷纷送上大大小小的红包。婚礼之后,我和我老婆把所有红包都拆了然后把礼金存起来……我们这样做有问题吗?我认为没毛病。但是,我妈告诉我:你们犯了一个重要的错误。
“你们没有记录每一位朋友的礼金,未来你们还礼的时候怎么办?”
“礼尚往来”就是身边朋友遇到一些事情,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乔迁升职,大家都会送上礼物。但“礼尚往来”的核心并不是【送出去】,而是【收回来】——“我有事了你给我送礼;未来你有事的时候我会给你还礼”。
其实,你会发现,礼尚往来是一种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更是一种制度。
因为在几百年前,或者其实就在几十年之前,老百姓的生活并不富足,一个家庭成员婚丧嫁娶、或者搬迁这种大事的时候,都是需要钱的;因为自己家庭不足以负担这个成本,所以身边的亲戚朋友都会纷纷“赶礼”——不是我把礼金送你了就结束,而是等着“未来我需要钱的时候,你也会更多一点的给我送回来”。
这就是我母亲说的:你需要记下你的朋友给你的礼金金额,这样你才知道未来如何“还礼”——这,像不像是一种文化制度上的【保险】呢?一个人需要一笔大额支出的时候,身边会有一群人或多或少的来帮你分担掉。
任何家庭都有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大额开支,由于自己家庭无力负担,“礼尚往来”就是依靠亲缘、朋友关系而形成了更大范围的一群人之间的互助关系——这其实是由于当年金融不够发达而在老百姓之间自然演化出的类似于金融互助的民间行为。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很多长辈都会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重视传统文化了”。我认为这个不是“文化传承上的退步”,而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进步”。
今天很多生活中的大事件,都可以通过金融合约的方式来解决,比如:
买不起房子、车子等大宗商品,我们可以通过贷款的方式获得——并不需要发送身边人都来凑凑钱了;生病、退休的时候,也不需要必须依靠亲友们的解囊相助,我们可以通过储蓄的方式为自己做好准备——当然,我们更可以通过保险的方式来实现更高效率的应对风险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今天给你讲的是一个中国人都很熟悉的话题:礼尚往来。希望你可以理解这样的文化背后所体现的金融互助的制度本质,并且能够在和朋友们聊天过程中作为一个有价值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