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说
郭晓枫
国人怕孤独,于是有了微信。微信时代,热闹如白蚁一般无孔不入,看着自己的时间被碎片信息一点一点侵蚀,人们光顾着开心,少有痛感。作为微信的衍生物,"群"更让人无处藏身,总有人掘地三尺将你拽进各种名目的群,与现实中的群处不同,网上的群处有自己的潜规则,说穿了,也是在"勒索"你的时间。
在群的面纱下,隔着手机,你的对面明明是一群人,却常常"有呼无应"。每被邀请加入一个新群,初来乍到之人,习惯于打声招呼,至少也会发个拱手的表情符号,这算是你投石问路。有时候,你的投石其实打了水漂,类似于无人区的沉默就是对你的回应,一般而言,群里的人越多,越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人越多,熟人就越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电视剧没有说清楚的,现在由群继续解释给你。人们很快明白,入群的最好方式是推门就进,往那儿一"坐"保持沉默。在群的世界,以不变应万变,沉默是最好选择。
后来我才知道,为何加入这么多的群,却总是冷清。我很赞成一篇文章对此现象的分析,那是因为缺少一个意见领袖,大致相当于领头羊的角色。我想,这样的角色对人的要求很高:爱表达更会表达,知识储备丰富,天文地理新闻八卦,无所不通,既风趣幽默又有煽动性,让人一听就有回应的欲望,关键还在于,他有时间。同时满足这几样的人,很少,没有这样的角色,群的沉默便名正言顺。
因为是群,必然会有不同性格的存在,在沉默的大背景下,总还有些动静。甚至有人深以此为乐,而且坚定践行众乐乐的信念,并不在意有没有回应,段子、小视频、各种标题诱人的链接一股脑儿全发上来。于是,某几个人便是沉默中的亮点,其他成员仍一言不发,但都有一颗好奇的心,尤其钟爱小视频,遇到网速慢时,那个圈转啊转啊,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终于等到画面流畅的播放,各种笑声响起在沉默的群外。高兴的,投桃报李,再辅之以各种表情,比如一排竖起的大拇指,是最常见的。
遇到投票,群成了很多人救急的后院。病急乱投医,票急乱投群,那可真是群到用时方恨少呀。一番解释,诸如需要先关注公众号,再点击第几号选手即可,或无需关注直接投票。这种事在同学群和工作群里会得到很好的回应,熟人比较多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礼尚往来,保不齐明天自己也会为此事有求于群。或者人缘好,或者是单位的领导,很快就会看到群里嗖嗖嗖地响应,为表明自己的诚意,一张张投票成功的截图跟着就发了上来。一些较为生疏的群,偶尔也会有零星的回应,大概人家多少也有一种投人一票胜造七级浮屠的善心吧。总之,投票是最聚合群力的行为,这和国人骨子里爱帮人忙有关。
群还是一个大秀场。在几个诗词群里,每天的每个时间段,都会有人将自己热乎乎的"新作"发布到群里,就我个人眼光看,那些诗,尤其是古体诗,让他们成功地给逆袭为打油诗,白话到小学三年级就知其意。这样的"作品",博自己一笑也就罢了,非要拿出来"强奸"那么多人的眼睛,真不知该让人如何是好?我一边迅速地清空,一边在心里一百遍地默念"阿弥陀佛"。
有时会在工作群里看到莫名其妙的东西,比如一个表情,再比如一段家里场景的视频,我正纳闷,发布者马上在群里道歉,诚惶诚恐的样子,说是自家小宝宝拿着手机玩,不小心给发到群里的。我就诙谐地想,群,要从娃娃抓起?如果是,真希望他们是有趣的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