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长究竟是什么呢?成长的定义很简单,想到之后做到。如果想到之后不会的话,那么就去学,学到之后再去做。很多人的生命最终为什么意义不大呢?很简单,想到了,说到了,知道了,学到了,可惜最终并没有做到,于是不了了之,没有什么比“践行”更重要了。人至“践”则无敌!
2、能够真正用于变现的,事实上是“认知差异”:
面对同样的信息,知识,现象、事实、数据等等,人们不仅对它们的认知不同,比如有少数正确的,有大多数不正确的——这里有差异;而且,即便是在认知正确的群体中,还有认知高度、认知深度的不同——这里还有差异。真正有巨大作用的是:经过多次升级的认知。
3、不断升级的最重要工具是什么呢?这真的有个答案:行动中的思考。用行动刺激思考,用思考改良行动,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行动中产生的思考,不仅质量高,数量多,意外惊喜也尤其多——很多想法,很多总结,很多灵感,若非正处于行动之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一点,是那些属于行动的人永远不能理解的事情。
4、没有践行,就没有可变现的东西;没有行动中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有价值的认知升级。没有认知升级,就没有认知差异;没有足够的认知差异,就根本不可能白手起家。
5、只要你开始做,高估或低估的困难就不仅仅是一个估计,而是一个摆在面前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你对于它的理解不会再飘忽不定,而是变得非常具体。与此同时,你也不会浪费时间去忧虑那些根本不可能发生的问题,这对于我们的注意力来说,又是极大的节省。
6、当我们从外界获取的新的知识和信息时,很多人会选择匆匆地宣布自己又懂了某种知识,最典型的模式是发个朋友圈或者微博,然后在上面配上几句心得体会。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就是他们对待一个新知识的终点,并且认为分享过后,这些知识就会自动进入到他们的认知体系中,以后可以自由调动。
实际情况通常是什么样子呢?每当再次遇到相似的问题时,总会想不起过去曾经看过的信息,学过的知识。因为从来没有践行过,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未曾料到的困难。最后感叹一句:懂得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今生。其实,没有践行过的知识,都不能算作“懂得的道理”。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就会觉得很多时候,过不好今生,也是应该的。
7、如果你碰到了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最有效的方式是:撸起袖子,先开始着手做。“开始做”就是效率最高的解决问题的手段。
8、发现自己偏离的计划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多数人的做法很简单:等到明年,再制定一个注定只能坚持一个月的计划,然后周而复始。
但是有元认知能力的人会去想,为什么我没有办法执行计划?是目标设定的太高?还是因为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根据自己的分享,来调整自己后面的规划。只有这样一步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有机会真的完成计划。
而如果我们希望一开始就能制定出十全十美的计划,如果无法完成就彻底放弃,那么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做好任何事情。
9、阅读这个专栏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可能是这一类读者:通过一次简单地践行后,真正感受到行动力量的读者。
10、对于写作,业余者才讲灵感,我们专业人士只是每天早上准时开始工作。人和人之间拉开差距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此。模仿专业人士的样子,能够让我们成长的更快。
11、只要你出发,就会发现过去的忧虑多半是不必要的,这条路也许并不简单,但是你能收获的景色肯定会让你觉得物有所值。
12、我们总说有效学习,其实衡量有效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计算使用的时间。
建议大家从现在开始不要仅用“学时”来考量自己的付出,更要注意自己在“用时”方面的积累是否足够多。
13、每天固定问自己几次“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的问题,然后提醒自己要把注意力先放在重要的事情上。你在重要的事情上投入的时间多了,琐事能够占用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
14、一个人可能一年读了很多书,但是从来没有把它应用到自己生活中去,最后只是脑子里有的一堆概念,但自身的成长却非常有限。所以希望这个专栏的读者也不要把注意力仅放在每天的阅读上。除了阅读,我们更强调的是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