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如果你坐车去临邑,就会看到:在县城老汽车站正南,有一个矗立在几十米高的平台上的金光闪闪的大牤牛,硕大的牛头高扬,张开的大嘴似发出震耳欲聋的鸣叫;粗壮健劲的牛颈上方金毛丛立;整个躯体健壮孔武,肌腱突出;强劲的尾巴后扬;柱子般壮实的四条腿,踏实有力地钉在高高的平台上 。这一神牛仿佛发出时代的呐喊,呼唤美好未来。
这是临邑县的城标:崛起的卧牛。
不错,临邑城俗称“卧牛城”,古名犁丘。整个县城老城区,就像一个“卧牛,县城迎宾路的制高点——老县委办公地(俗称北“十”字街)就是牛头与牛身的结合点,原来比四下的街区要高出几米,后来多次修路找平,虽被落下很多,但仍然比四周高出不少。
这一卧牛据传是能带来富庶安康的神牛,为了防止走掉,一条长长的大街就是一个厚重的牛鞅,牢牢地捆绑在神牛脖颈儿上,让他不断地为小城的人们垦荒、耕种。
临邑,虽是小城,却有着历史悠久的传说。那有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周朝时期的“犁丘”的故事,固然显示她的历史久远,但现存于小城东南瓦砾遍布的“鸡叫洼”大洼地,更早地在默默地诉说着那令人惊恐且唏嘘不已的不老传说。
传说之一:鸡叫城地毁灭
在山东临邑东南,有一处名叫“鸡叫洼”的地方,那儿地势低洼,野草丛生。为什么叫鸡叫洼呢?原来在很早以前那儿有一座名叫“鸡叫城”的古城。后来这个鸡叫城转眼之间就被淹没毁灭了,成了一大片水茫茫的洼地,就改名叫“鸡叫洼”了。鸡叫城是如何毁灭的呢?
传说,鸡叫城在毁灭之前非常繁华,每天城里面经商的、卖艺的、赶集的、唱戏的络绎不绝,真是好不热闹。可是在经济发达的同时,人心也慢慢的变坏了。一天,王母娘娘下凡,变成一位看上去八十多岁的要饭婆,拄着一根打狗棍来到鸡叫城。她来到一户人家的门前,女主人正在烙单饼,她说:“大嫂行行好,给我一口剩饭吃吧,我已三天没吃一口饭了。”谁曾想烙单饼的女人抬头见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要饭婆,就横眉竖眼的骂道:“老不死的要饭婆,那有饭给你吃,快走!”这时那户人家的孩子刚好拉完屎,喊道:“娘呀,给俺擦腚。”这女人便骂骂咧咧的顺手拾起张饼给孩子擦完腚后丢在一边。王母娘娘一见这城里的人已经坏到宁可把饼子给孩子擦屁股,也不愿意施舍给一个可怜人的地步,便离开鸡叫城回到了天上。玉皇大帝见鸡叫城的人如此之坏,便决意降下灾难以示惩罚。
太白金星不忍心叫这里的百姓都遭大难,就心生一计,装扮成一个外乡的卖油翁,沿街大声叫卖:“卖油喽,一葫芦四两,四葫芦半斤(古代是十六两一斤),快来买油喽!”人们一见这卖油老头傻里傻气的,连加法都不会算,明明一葫芦四两油,四葫芦就是一斤油,他却说四葫芦半斤。于是人们纷纷挤上前来买四葫芦共一斤油,却只给半斤的钱,占他半斤油的便宜。谁也不告诉卖油老汉,任由他在干亏本的买卖。
这鸡叫城里住着一家姓路的,只有三口人,一个妇道人家带着一儿一女过日子。她为人忠厚,待人诚恳,不忍心让外乡人吃亏,就只买了一葫芦油,并说道:“老人家,你算错账了,四葫芦不是半斤,而是一斤油,你这样卖下去会赔掉本钱的。”
太白金星见走遍全城也只有这位妇人诚实、善良,便为人心的险恶叹了口气,顺手从衣袋里摸出个小纸船送给她说:我是太白金星,这个纸船你要随身放好,危难之时可取出保平安,接着又告诉她“扁担开了花,狮子红了眼,没了鸡叫城。到时,如果你发善心,就只救蜂子和蚂蚁。”说完转眼不见了,路大嫂知道这是仙人点化,连忙跪下磕头。她实在不忍心让全城人遭难,就把这事告诉了人们。可浮躁的人们谁也不相信,有的人还笑话她是大白天说梦话。
这一年九月九赶庙会,鸡叫城热闹极了,四邻八乡的人纷纷涌进城来。人群中有一位卖纸花的老汉,肩上扛着一根扁担,扁担两头扎着两捆干草,干草上插满了红红绿绿的纸花。他一进城就扯着嗓子喊:“卖花了,卖花了!快来买哟,来晚了没有了。”他边喊边朝城北的土地庙走去,这时他的举动已应了“扁担开了花”这句话,可怜的人们却谁也没在意。
土地庙门口有一对石狮子。快到中午时又来了个卖柿子的,玩耍了半天的人们这时又累又渴,一见又甜又大的柿子都抢着买。其中有个懒汉狼吞虎咽的吃完柿子,顺手把柿子皮糊在石狮子的眼睛上,这恰好又应验了“狮子红了眼”这句话。
恰好路大嫂这时也带着她的俩个孩子来赶集。她一眼就看见了卖纸花老汉的扁担,又转头看见红了眼的石狮。她明白灾难就要发生了,她赶快一边带着儿女往城外跑,一边大声喊:快逃命吧,灾难要来了。这时人们纷纷嘲笑她,说她是疯子。
就在路大嫂带着儿女逃出集市后,狂风大作,乌云遮天,鸡叫城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接着炸雷撕裂了天空,暴雨像天河决口一般倾泻下来。路大嫂和她的孩子跑着跑着就见后面涨起了大水,波涛汹涌。这时她想起了神仙送的小纸船她一直带着呢,便把纸船拿了出来。纸船一瞬间就变成了真船,路大嫂就领着孩子上了船。船儿随着大水漂啊漂啊,期间,他们一家顺带救了许多蜂子和蚂蚁,直到暴雨过后云开雾散才靠了岸。路大嫂带着孩子上岸后,回头望去鸡叫城已经沉入了水中,身后只是一片水茫茫的洼地而已。全城只有他们活了下来。后来这片洼地就改名叫作“鸡叫洼”了。
再后来,路大嫂的儿子在考官的时候,在蜂子和蚂蚁的暗中帮助下,神奇地顺利高中了。从此一家人过上了幸福快乐的好日子。
传说二:犁丘变迁
临邑城东南有一土丘,传说是周穆王受他母亲丹朱“漫游是好”的教化,驾八骏之乘来此行游,饮马于漯水,读书于犁丘,后逐名“穆天子读书台”。《穆天子传》有“季冬甲戌,天子东游,读书于犁邱”的记载。
周成王灭蒲姑氏,封姜子牙于齐国,齐大夫隰朋在这里犁田采食,故称犁邱,邢侗《犁邱》诗说:“犁邱此邑传,犁丘此名古。一片穆满秋,和云恋杯土”。昔日穆天子读书地,今天临邑人传承了世代读书世代的美德。临邑城自古相继建有同人书院、犁邱书院和犁台书院。
犁台书院经多次重修,扩建,有两庑十六间,戟门六间,斋房十二间,楹号舍十八间,设有大成殿、明伦堂、棂星门和进贤门等,共置地一顷四十九亩六分多,靠收租养学。明代邢侗辞官后在犁邱地营建园林。《
明史》:“筑来禽馆于古犁邱”,邢侗诗曰:“吾家来禽馆,馆傍犁邱台。”邢侗在古犁邱台专心诗文书画。他的书法与董其昌分领大江南北,名贯九州。
一九五二年,在犁邱书院旧址成立山东省立临邑中学,五六年更名为山东省临邑第一中学。现被开发成新世纪商苑居民区。
江河横流,世事沧桑,这一古老的小城,在变迁中会演绎出怎样的故事呢?
※ 文中部分文字引自《临邑文史资料》 在此对作者表示谢忱。
2018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