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是笛安的短篇小说《莉莉》中,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
所以,今天要推介的,就是莉莉的故事。
这个简短的故事,是露姐强烈安利的。她很爱笛安,相信笛安知道了,也会很开心的。《莉莉》,是我第一次看笛安的文字。阅读体验良好。
故事的主角是一只美丽的母狮。她刚出生不久,她的妈妈就被猎人打死了。猎人放了她一马,并且将她带回属于他和猎狗巴特的家时,他们成为了不可分离的亲人,而且她还拥有了一个可爱的名字,莉莉。
在猎人的家中,又有像哥哥一样存在的猎狗巴特的陪伴,莉莉度过了快乐的童年。然而等到莉莉成年之后,猎人却不得不忍痛将她放回属于狮子的世界。
她在山林中遇见了英俊帅气的雄狮阿朗,但她仍是怀念有猎人和巴特的家,当她又一次不理会猎人的反对回到家的时候,猎人告诉了她母亲死亡的真相。可是莉莉早已把他们当成了亲人,根本没办法为了已经死去的母亲,去怨恨把自己养大的猎人。但是,她还是被猎人赶出了家门。
阿朗跑来找她,于是理所应当的,他们成了夫妻,从此生活得很幸福。但是这段幸福的时光,却在阿朗失踪之后就戛然而止。
后来,巴特和猎人与莉莉再次重逢。这时莉莉得知,猎人已经失明,而自己也怀了阿朗的孩子。他们三个回到了旧时的家中,在巴特苦口婆心的劝说下,莉莉答应留了下来。
再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莉莉来到了镇上的马戏团。在那里,她见到了失踪很久的丈夫阿朗。但是重逢片刻却又面临诀别,在表演的时候,阿朗维持了作为王者的尊严,却被猎人开枪打死。而莉莉为救阿朗的那一跃,却导致了肚子里的女儿终生残疾。
为了女儿的幸福,莉莉同意将其送入动物园。随着女儿被关入笼子,车子发动远行,莉莉再也无法听到她撒娇喊妈妈的声音。
而本来在马戏团里负责阿朗的驯兽师粉衣姑娘,却对动物研究学家一见钟情,以至于后来抛弃了猎人,和动物研究学家私奔。
也就是说,粉衣姑娘,不仅夺走了莉莉的丈夫和猎人,最后还夺走了莉莉的女儿。但,此时的莉莉和此时的猎人却都学会了坦然地面对。于是家里又回归到只有莉莉、猎人以及巴特的日子。而当莉莉去叫醒巴特时,巴特已经没有了呼吸,这时候,全文结束。
到这里,只能评价,这个故事很笛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懂得裁撤冗余,懂得见好就收,所以整个故事显得不俗,也显得水到渠成而美不胜收。
另外在故事中,有两处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安排,一处是从阿朗的口中莉莉得知了自己居然爱上了猎人,另一处是,莉莉得知了阿朗爱上了负责训练他的粉衣姑娘。狮子和人类之间,似乎永远都是不可能的,但在笛安的笔下,这样的爱俨然成为一种童话。而凭借童话的框架,建构起来的《莉莉》,我觉得可以将它看成一个饱含作者切身情感体验的成长故事。
年少的我们,会在各自的家庭中,得到足够的爱和温暖,成年后的我们,不再无忧无虑,就像被放逐回森林的莉莉。家再也不能时时刻刻地庇护着我们,我们总要学会自己去经受人生安排好的一系列变故。在聚散和悲欢之间,也在眷恋和背叛之间,学会自己去承担这个世界所施与我们的好与坏,幸福与痛苦。
《莉莉》,不再只是一头狮子的一生,而更像是一个女性从婴孩到少女,从少女到少妇,从少妇再到母亲这一完整的成长历程。读《莉莉》,就像在读笛安,也像在读自己。在这看似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有年幼时,被柔情呵护的温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浓烈的恋父情结(就像故事里莉莉对猎人的爱),也有成年后被放逐漂泊的孤独落寞,还有随年岁渐长,历经世事变故的苍凉。不论想要表达的是哪一种情感,笛安的笔触总是那样深情饱满,几乎就要透过纸张满溢出来。
后来笛安自己在创作谈中说道:“如果一定要问我《莉莉》说了些什么,我的回答只能是:我就是莉莉,莉莉就是我。”
如果你看过笛安的其他作品,那么你就会知道,笛安笔下的人物,通常都是相爱并且最后都会相互原谅的。这种安排可能是因为,面对这个偌大的世界,我们所常有的那种深深的无助感。正是这种无助感,让所有悲喜得以开始,得以结束也得到其应有的解释。《莉莉》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我愿意相信的是,笛安笔下的《莉莉》,是一个教会我们如何习得“爱”的故事。莉莉的数次离开和回归,无不体现了这种爱。不悲壮,不热烈,但是真实并且感人。
因为故事篇幅很短,但是可以解构出来的东西,却不少,所以我希望你能花一两个小时去看看这个故事,也许,一旦看上,你就爱上了呢!
祝好,我是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