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临
01总有些“伪亲密”关系
前几天住在同一小区的表姐又“例行”到我家聊天,我刚好也在整理资料,就“照例”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果不其然,没多久就听到她在外面和我爸爸大声说:
“你不知道啊,二表哥买了学区房,他老婆现在和她妈在里面住着呢!”
“小婷(我堂姐)她妈妈整天说她老公啊,她老公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就是笨点懒点,现在人都懒嘛!”
“小临(指我)咋不生小孩?赶快生啊!”
“对了小婷最近买车了,哎,她那人买啥车啊,估计连停车费都交不起吧!”
“你们家最近有没有想买房?小临现在哪里上班?工资多少了?”
见我在书房没动静,继续大声招呼着:“哎,我说小临啊你忙什么啊,出来聊天啊!”
我默默地说,我出去买些东西。然后从表姐一大波唾沫横飞的“关心”中穿过,再快速闪人,散我的步去了。
想起之前一个朋友和我提过,她有个婶婶,其实和她平日也没有很熟,不过是因为婶婶经常到朋友家附近公园跳广场舞,一来二去倒和小区里的大妈们打成一片。婶婶得知朋友是单身后瞬间积极起来,说要帮朋友介绍对象。结果呢,对象没见婶婶张罗一个,倒是整个小区都知道她单身。连出门遛个狗,看门的阿姨都会意味深长的和她说:
“我有个远房侄子这周来看我,要不你们认识认识?他虽然没念过什么书,可庄稼人老实啊,你也不小了,别挑三拣四的了。”
WTF(What The Fantasy)……
先说WTF其一吧:总有那么一大堆人,把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当做人生成功的不二法门。认定只有家庭、老公、孩子才是女人这辈子的终极生存奥义,若是到了一定年龄,即使工作再好自己过得再开心快乐也避免不了被诟病。这波人群也逐渐堆砌出一条大写加粗的鄙视链:我结婚了,你没有,我比你成功;我生小孩了,你没有,我比你成功;我老公比你老公会赚钱,我比你成功。
其二呢,他们化身“关爱世界”使者,热衷于探听周围人的近况,谁赚多少钱,在哪里买房,买了什么车,怀了儿子还是女儿,比当事人都清楚。习惯于以“成功者”在姿态对他人生活指手画脚,丝毫不懂得换位思考,一副亲近相口口声声说“我都是为你好”。哪怕他只是你邻居的七舅老爷的三外甥女的老乡的暗恋者。
不顾及别人感受的“关心”,那都叫没教养。
人和人之间的安全距离,不过分介入他人生活,对他人生活不保持好奇心和评论,这本身也是一种高级的克制。
不好意思,我不需要你”为我好“,麻烦退到我的安全距离线后。
02人情上的“极简主义”
前一段到日本,在车站人突然不舒服,我先生去前面问路,我就弯着腰双手撑着栏杆慢慢向前挪动。那是个中央车站,又恰逢上班高峰期,在一片乌央乌央快速行走的人流中,我缓慢又极其难看的姿势显得格格不入。
但我却觉得有一丝安心。
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没有任何人对我投来奇怪的目光,只是依然在离我一定距离的半径外快速穿梭着。
随着“舍断离”逐步形成一种主流思维,很多人推崇日本的“极简主义”:不必要的东西全扔掉以及性冷淡风的衣着家居。而有一种很重要的极简主义却被人忽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知乎上曾有人说:日本人不管关系再好,都很注意保持礼貌的距离。曾在一个旅游PO主的游记中看到这样的描述:
朋友生病,拜托 PO 主买点水果,PO 主的日本老公告诉她:你把东西放她家门口,然后发短信让她自己去门口拿,因为她在病中一定没化妆,说不定家里也没打扫,生着病也不想寒暄。为对方考虑得如此周到,实在是太令人感慨了。
害怕给别人添麻烦,过于谨小慎微,这是日本人性格上经常被诟病的地方,然而在某个角度也是一种优点。
这次去旅游,先生的一位朋友的老婆得知后,就让他帮忙代购一些东西。朋友的忙能帮自然愿意帮,本也是小事,于是朋友老婆开出了代购清单:
染发剂,10盒;
儿童保温壶(后面买不到,于是又替换买了其他);
儿童止咳药水,2瓶;
退烧贴A款和B款各1盒。
我们将代购清单的东西张罗齐后,占了行李箱一大半,最终不得不一一拆掉外包装、分类、再打包带回。
染发剂在国内靠谱海淘价格大概是50元RMB,原产地价格折换后是30+元。10盒人肉带回,比专业代购的价格便宜了不到200元。你说人情廉价吧,也不尽然,同事为了把小孩送入心仪的幼儿园不知道花费多少金钱精力,才换的一份可用的人情。
人们用于社交的时间越来越多,而真正的朋友却越来越少。事实上,哪有那么多的熟人社交?不信打开你的通讯录看看就知道了。
一斤的朋友里,八两都是点赞之交。
在人际交往上,相比于千丝万缕的热络,我更愿意适度的冷漠。
03职场上的安全距离
上个月发生了一件让我非常后悔的事。
团队组织结构调整,有个同事在调岗的时候有些地方做的欠妥,于是我就和一位工作中比较熟、非同部门、也没有利益冲突的同事小Y提了一下。因为只是就事论事,我自然就将当事人名字马赛克了。
令我有些措手不及的是,这个话题撩动了她某根敏感的神经,启动了侦探柯南般的推理和追问模式:
调岗都是要靠关系的吧?你说一下是谁又不会怎样?
是不是小W?他平时和你走的比较近!
小J也有家里人在这工作吧?他们这些校招生进来肯定都有些关系!
那我说名字,你就告诉我“是”或者“不是”,这样总可以了吧?
……
小Y追问不下5次后,见我依然没有任何想要透露当事人的意思,最终愤愤地甩下一句话:
“我最讨厌这里的就是,大家都一副藏很深的样子!”
嗯,藏很深。
一次莫名其妙越又合情合理的摩擦,就这样发生了。虽然小Y不管作为朋友还是同事,如此进攻性举动早已将“尊重”抛到八里地外,但我原本大可选择不说。在工作中,同样一件事每个人care的点都不同。很多时候或许你想就事论事,但他人可能更想知道背后的八卦,难免会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这件事,我反思了很久。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会在一家公司干一辈子,都是过客而已。在保留尊重的前提下,“职场友谊”不妨看淡一些,得之欣然,失之坦然。降低对感情关系的期望,以及适当的距离能让彼此在工作中更舒适。
我现在很好的一个朋友,是我上一家公司的同事。当时作为同事时其实并没有深交,反而是我后来跳槽后,一来二去变成了生活及工作上都颇有认同感且相互支持的朋友。
对我这样“外向孤独患者”而言,一直认为所谓亲密无间不过是个虚拟词。李笑来说人生三大坑:凑热闹,随大流,替别人操心。很多人为了缥缈的好奇心和成就感,花费太多时间在他人身上。最终,近距离捕捉所收获的,不过是一揽子别人家茶余饭后的故事。
开车的人最讨厌两件事,一时开车时别人在旁边指手画脚,二是车距过近的焦虑感。人生这条山路上,当你有足够能量时,就会为自己支撑起安全距离,也会有更多明白“推己及人”的人,愿意与你并驾齐驱。
码字辛苦,都看到这了,点个小爱心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