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但凡问一个人,有没有好看的电影,他们都会说《驴得水》。真的有这么好看么?我带着这样的疑问,晚上终于看完了这部电影。
其实故事很简单,用一句话就能说完。驴得水-铜匠-吕得水。孙校长有个振兴农村教育事业的梦想,所以和周铁男、裴魁山和张一曼来到了这里创立了三民小学。
在非常缺水的农村,每天需要用驴跑二十里的山路接水,驴在这个情景里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孙校长的女儿孙佳就十分疼爱驴得水。也就出现了篇头驴棚着火了,大家那么着急的原因。
驴得水很重要,那吕得水呢?
一开始,吕得水只是一个虚名而已。四个老师谎称为五个老师,多一份钱多一份收入。为了应付上头检查,铜匠出现了。吕得水之后说:“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校长对我说,有教无类,人人都要接受教育。我也曾经见过这里的一个铁匠,他很本分,就是因为从小没有受过教育,就被人看不起,被人欺负,被人利用。”
这是铜匠的自白,说着一口蒙古语的铜匠,被孙校长四人临时抓来顶包,为了让固执的铜匠答应拍照片,张一曼顺其自然地地把铜匠睡服了。铜匠也不懂城里人对于这种韵事的洒脱,所以即使回去了在心中仍旧想着一曼。以至于后来让铜匠变成吕得水的一个重要点,就是一曼对铜匠说的话,你对我而言就是一牲口。
一个好的电影除了一个好的故事以外,人物的塑造也是非常重要的。追赶自由、洒脱、咎由自取的魅力女老师张一曼,贪财好色、溜须拍马的男老师裴魁山,单纯、冲动、善良、讲义气大男孩男老师周铁男,充满爱心、专心于农村教育的孙校长,新潮激进女青年的代表孙佳。这些都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影片中几次提到“知识分子的脾气”,裴魁山老师学识渊博,是知识分子的代表,也是具有“知识分子的脾气”的代表。他的转变大概也是在铜匠被睡服的那一晚,之后就变得更利益化、更刺猬化。他真的爱张一曼吗?
这个电影牵扯到两个问题农村教育问题、贪污腐败问题,裴魁山说,“中国最缺乏教育的,或许不是农民。”一个从美国留学回来的特派员不懂英语,教育部下发的十万吞了七万。神话了美国人,片尾美国人以一个好心老爷爷的形象出现甚是讽刺,美国人出钱赞助农村教育家,钱被自己人吞了一大半,得知吕得水老师“意外死亡”后,捐一万美金。所有人都被金钱蒙住了双眼,只有最小的佳佳说,“过去的就这么过去了,只会越来越糟”。
片尾有点凄凉,铁男对佳佳的爱终于弹出来,五彩的爱,让人惋惜。我原以为一曼会在婚礼上混乱中被枪杀,没想到她并没有疯。我很钦佩流浪者,并不是乞讨者,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去见识更大的自然。她就像一个灵魂的流浪者,停在一个喜欢的地方生活,用力生活,终于,她的灵魂找不到可以栖息的地方。一声枪响,美人殒没。
在那个时代,人与强权的不可对抗性,强权的糜烂腐败,知识分子并没有那么高风亮节,纯粹的灵魂很容易被复杂化,复杂的灵魂找不到一个栖息处。一个本来是值得歌颂伟大的事业,最后也确实做到了,但是部分人变了初衷。
最后引用一句孙校长的话,“不要忘记我们来这里的初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