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书中,有个小案例,就是一道简单的题目,透过这道题目,让我更深刻地了解“本能反应”与“深入思考”巨大的差异,也让我更加相信打磨“元认知能力”,是我们在成长道路上,必须不断践行的思维升级有效方式。
例如,下面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难题。别费力去分析它,凭直觉做做看:
球拍和球共花1.10美元。 球拍比球贵1美元。 问球是多少钱?
我很快地马上想到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当然就是0.1元,即10美分。这道简单的难题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能引出一个直觉性的、吸引人的但却错误的答案。
而得到这样一个看似正确的错误答案,就是我们在思考时的一种仅仅透过直觉或是本能反应出来的答案。这样的答案貌似正确,但并没有经过深入思考的验证,是否有可能是错误的。比如,计算一下,你就会发现。如果球花费10美分的话,总共就要花1.20美元(球10美分,球拍1.10美元),而不是1.10美元。所以,正确答案是5美分。
延伸到生活中,我们面对职场或在工作上,以及人际交往时,是否也常常存在这种浅层本能思考,而产生的“错误偏见”呢?更可怕的是,刚刚的数学题很容易可以验证是否正确,但是在生活中,许多的情况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不正确”,或是不知道自己“有偏见”。许多的概念模模糊糊,似是而非,轻者浪费了时间,消耗了注意力。重者可能就是“知道了很多概念,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我突然觉得自己过去在看书或学习时,很多时候都是类似透过浅层的本能来阅读,就跟刚刚做这道题是一样的反应。所以,理所当然的,读过了很快就记不得书中的内容。这也是因为没有提炼出书里或文章中,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与概念,深入的进行思考,反复推敲并最好能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场景,这样才能让学习到的概念真正刻在脑海里。再者,也可以透过输出倒逼输入的方式,强迫自己能深入思考,让知识产生关联,持续练习透过积累最终能从量变达到质变的升华。
所以,学习“概念”是需要不断思考,重复打磨,透过各种维度深入探究,透过践行来反复验证。伴随着我们成长与积累,看待世界的视野才会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