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记忆中,马掌不是给马钉的,而是给骡子钉的。
我村骡子多,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本村开采出来的青石需要送到河北(小清河以北),缺不了骡子。放学后,在回家的街上跟伙伴们挤在一起看钉马掌也是件乐事。
王二叔家的骡子来了,钉马掌师傅也知道这骡子脾气好,用手摸了摸骡子屁股,顺手提起马掌,将马的膝关节抵在自己大腿上,弯腰拿起尖嘴钳子先把生锈的钉子一一拔掉。
师傅将磨坏的马掌摘下,然后拿起一把锋利的亮晃晃的铲子,这铲子约有巴掌大小,像是鲁智深的武器,另一端为木柄,便于靠在肩上发力。只见师傅用铲子将骡子蹄子上的角质层一层层铲下,铲下的角质层每片约二毫米,质地硬但有韧性,颜色略青。随着片片角质层被铲下,骡子蹄子里的一些泥沙也散落出来。
我想这匹骡子走了多少路啊,踩着霜雪拉着一车青石从村里出发,穿越了许多村庄,在夕阳西下之时又拉着马车哒哒的从远方归来。
旁边的大爷收集起铲下的角质层,回家放花盆里,是上等的好肥料。
给骡子铲蹄子,十分讲究分寸,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铲深了,骡子疼,不敢走路;铲浅了,不几天角质层长厚了,骡子走路不利落。当然,对钉马掌师傅来讲,这是轻车熟路。
铲完蹄子就该钉掌了。
师傅从帆布包里拿出四只U型马掌,先将马掌贴在蹄子上看看大小是否合适。蹄子有大小,就像人的脚,穿多大码的鞋子是固定的。师傅先选好尺码,再根据蹄子的形状对马掌进行微调。
只见师傅拿起一小撮锥形细铁钉含在嘴里,一手固定马蹄,一手用羊角锤将铁钉钉入马蹄,这样,马掌就仅仅贴在马蹄上了。
固定马掌也得掌握分寸,铁钉不能直直钉入马蹄,不然就会像竹签扎入人手指甲缝。师傅定会把握角度,让钉子从马蹄的外侧穿出,然后将钉子尖儿用锤子一轻轻一敲,反扣到马掌上,这样马掌就牢牢地钉上了。
钉完掌,王二叔牵骡子溜了一圈,只见骡子行走自如,不瘸不拐,那就说明马掌钉得没问题,然后将费用交给师傅。
第二天,这骡子又要拉着青石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