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2017年的有薪年假使用水平又一次毫无悬念地在发达国家中名列榜尾,这不奇怪,因为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工作起来可谓是加班加点毫不含糊。但同时日本人的生产性在发达国家中也常年排名末位,工作时间最长,产出却最低,这岂不是说效率低下吗?没错没错,今天就来吐个槽,说说日本人工作起来是如何化简为繁的。
一言不合就开会
要比哪个国家的人最爱开会,那一定是日本。先来看一下布酱的同事们是如何策划一次员工旅行的。首先叫了七八个年轻人开会,任命为此次旅行的策划小组成员,各自说说对目的地和内容的建议,两个小时过去了。过几天又开会,根据上次的讨论,请旅行社给了若干推荐日程,大家选出两三个最感兴趣的,两个小时过去了。再过几天,向旅行社确认好所选的日程可以预定,大家再投票选出最终的一个方案,又是两个小时。之后还要再派出两个人去踩点儿,完全按照日程实地考察一遍,拍些照片回来向策划组介绍一番具体情况,并制作召集参加的海报,每一次都是两个小时的会议。这是顺利的时候,遇上策划小组成员出差,还得安排电视会议;策划成员来自其他地方的分公司,为了平衡大家轮流出差,每次开会还得换地点;再有意见不统一的,还得多开两次会调解。也不过就是20人规模的下乡摘草莓做陶艺之类的一日游嘛,午餐时候多找几个人顺便聊一聊有哪些玩乐的地方,综合起来做个日程,打两个电话订个大巴车和餐厅之类的,邮件通知报名即可,一个人分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非要开八次会议才能解决吗?请注意这并不是正经工作,只是搞一次员工福利,真正工作起来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真有需要,会议多也不要紧,怕的就是开起会来没完没了,还说不到正题上。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东西,说好花15分钟讨论一下,结果扯了三个钟头都没有扯到点子上,越说越发散,这种事屡屡发生,布酱的茶添了好几次水,都没味儿了。后来会议室里多了一只大挂钟,带来了些许改变,上司会看看时间说,哎呀都这个点儿了,我还另有个会议,大家先休息一下,等我回来再继续讨论。
执着于一字一句
源于日本的所谓“匠人精神”被大力提倡,即对任何细微之处都吹毛求疵,追求尽善尽美。而在公司里与具有这等精神的日本人共事,布酱真是深受其害。大小报告都要从一字一句标点符号的程度改起,没有十遍八遍是完不了的,成倍增加了许多完全没有必要的工作量。工作资料又不是文学作品,用词造句多凭个人喜好,表达意思准确无误即可,过分死抠字句的行为实在不敢苟同。如今布酱算是明白过来了,唯一的对策就是无论多早写完,都压在最后截止日再提交,让上司没有仔细修改的时间,同事们拖拖拉拉的毛病就是这么被逼出来的。
而更加令人苦恼的就是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所有信息都要化为文字,一丝不漏地记录下来的毛病。看看大学课堂里日本学生记笔记的样子就知道了,奋笔疾书,永不停歇,恨不得把老师嗯啊咳嗽的词都一并记下。前不久布酱恰好和日本同事一起负责做份调查问卷,布酱设计了用数字1到5来形容程度的选项,便于量化统计,但这份调查表遭到日本同事的强烈反对。她坚持要把选项换成五个详细的文字描述,并且针对每道题都用了不同的表达,还要留出空白栏用于补充。等布酱拿到她收集的问卷结果,不得不像大海捞针一样从“大概是这样”,“没有特别那样”,“稍微有一点儿违和感但也不是不能忍受”之类的文字中去寻找信息,还要自个儿揣测这回答究竟该怎么量化成图表,简直心累到快要放弃这一堆纸了。说真的,日本人是不是练过速写,不然怎么能快速写下这么多废话,快赶上录音机了。
一本正经地搞小事
这两年公司里彻底废除了paper work,然而布酱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卵用,工作效率还是会被冗长的流程拖延到遥遥无期,用不用纸张的区别就是,之前是要逐一传递文件盖上一串章,如今改成电子系统逐一传递文件点击审批,也就是减少了社内邮递员的工作量吧,整个流程的时间并没什么变化。想投个学会,不到两百字的摘要居然得通过足足十四层审查,不提前一个月开始申请审查,就别指望赶上截稿日。反正布酱是不太想得明白,那些个从不打交道的部门和自己的稿件究竟有什么关系。
布酱更想不明白的是,日理万机的管理者们为何有空高度关心办公室的整洁,隔三差五就要来巡视,频繁到每个月都有那么一两次。这是相当隆重的事儿,提前几日就要发邮件通知大家做好准备,该打扫就打扫,并且分配好当天负责陪上级视察的人和各屋留守的人,在场时间精确到十分钟。到了当天,留守者必须陪同视察者绕屋一圈,回答一切提问,视察者要把犄角旮旯都细细检查,无论如何都要找出点无关痛痒的漏洞记在小本本上,才会去下一间。布酱收到过的批评有:地毯的一角翘起来了请弄平整,插座上空着的孔请堵上安全盖,诸如此类。全部视察结束之后,视察者们还要齐聚会议室总结情况,最后把各屋的漏洞都发邮件反馈回去,一一督促改正,这才算完事。总之,每巡视一次就要折腾掉大半天时间。布酱真想提议,不如给保洁阿姨涨点工资,让她替上级把这个心给操了吧。
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多得数不清,日本人统统都要一本正经地搞出一套复杂的做法,尽可能铺张开来。比如部门里新年聚个餐都要三五个人来负责,一个负责打电话订餐(注意不是选餐厅,这是另一个需要事先多次探讨的课题),一个负责收钱,统计参加人数和之后调整人数变更居然要两个人分别负责,最后还有个人负责结束后发邮件确认所有人安全到家,细致堪比当妈的。之前认识的一位在中日泰三国工作过的前辈评价,泰国人工作看起来不忙实际也没在忙,中国人工作看起来超级忙实际也是超级忙,日本人工作看起来忙到死实际上P事都没干,颇为中肯。
PPT当读物
PPT这个工具随处可见,但是日本人对PPT的使用方法和我们通常的习惯不太一样,不论大小会议,只要放投影仪,一进门人人都先拿一份打印好的PPT再入座,这个习惯完全是日本独有,页面简洁有效并靠口才打动人的汇报风格在日本的会议室里少之又少。评价一份PPT是否做得好,日本人首先要看其是否适合打印出来阅读,信息是否齐全,甚至是否能够在不听演讲的情况下也足够获取全部信息。这是因为,当你站在台上指着投影慷慨激昂滔滔不绝的时候,下面坐的听众大部分并不会抬头看你,而是在低头看手中打印好的PPT资料。在国内时大学里争相复印老师的讲义课件也是很普遍的事,但绝不至于拿到课件就不用听讲,仅仅是作为辅助资料使用罢了。
使用目的不同带来的麻烦就是简洁的制作方式往往不适用了,“易读性”的优先程度被大大提高,PPT似乎变成了WORD,提纲挈领的短语被适合阅读的大段文字代替,写个PPT几乎变成了写论文。如果本来就不打算投影只作为电子版传阅的PPT,更是恨不得用芝麻大小的字体填满页面,不放大个三倍五倍的根本看不清,一段话还得来回拖拽左右半边去读,明明一眼就应该看清楚的东西非要折腾半天才能看完,分分钟就生出一肚子火。
日本人自己也常常诟病这些问题,但大势所趋,要改革谈何容易。新年伊始,布酱决定鼓起勇气向上级提出一些改进意见,至少先从团队内部做起,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内部讨论时ppt做简洁些,等等。既然是来自日企传统文化之外的外国人,那就首先发起打破惯例的尝试吧。